第122章 比免死金牌更免死(第3/4頁)

怪不得他進入元大都之後,發現元大都欣欣向榮,百姓們臉上的喜色仿佛過年似的。

陳標疑惑:“當然是盡可能的保證有手有腳能幹活的人都不餓死啊,這不是當地方官最基本的要求?”

朱元璋哭笑不得:“誰告訴你這是當地方官最基本的要求?就算不是亂世,餓死人多正常?你哪還能救得了每一個人了?”

陳標先瞪大眼睛,一臉不敢置信,自家明明挺在乎老百姓的爹居然此刻說出如此絕情冷酷的話。

而後他的眼睛困惑地半眯著:“哦,說的也是。不過我現在能勉強做到,那就做唄。做不到的時候我也沒辦法。”

陳標意識到自己確實給自己的要求太高了。

在這個農作物低產的時代,能保證能幹活的人都不餓死,那就是史書中能飚著熱淚歌頌的千古難得盛世了。

朱元璋嘆氣:“我的好標兒啊,你當了知府心可別這麽軟。心太軟,可幹不好地方官的活。”

陳標道:“知道了知道了,我這不是沒經驗嗎?而且我只做能做到的事。我以前也沒有事事都管啊。”

朱元璋道:“你心裏有分寸就好。這次去祭祖,你多在外面走走,增加些經驗。”

想了想,朱元璋補充道:“但是別去招惹危險!爹不在乎你是否立功,只在乎你的安全,知道嗎?”

陳標敷衍:“知道了知道了,我什麽時候主動招惹過危險?就算這次,我也不危險。”

陳標一口氣喝完茶,明明都是小小少年郎了,還和稚童時一樣蹦蹦跳跳竄出門,去廚房看廚子們的飯菜做得如何。

他離開的時候只喊了一聲“我去廚房”,都沒有恭恭敬敬和父母告別,尋求父母同意,一點禮貌都沒有。

這一幅場景若被文人們看到,陳標才是真會被文人口誅筆伐吧。

朱元璋笑著看陳標離開,待陳標跑得沒影子後,他笑容淡去,聲音多了一絲威嚴:“可有人給標兒惹麻煩?”

陳英從袖子中拿出一本折子,遞給朱元璋:“曾為難過標兒的人和他們所做的事,我都記下了。”

朱元璋沒第一時間看折子。他將折子放入懷中,事後再看。

他又問道:“鄧愈和趙德勝如今表現可好?”

陳英道:“他們做事都很賣力,知道標兒在保護他們,竭力清繳周圍殘兵敗將和山匪,想將功贖罪。”

朱元璋冷哼了一聲,語氣中有些不滿:“他們知道感恩就好。五十軍棍還是少了,標兒太仁慈。罷了,這次給標兒一個面子,讓他們欠標兒的情。”

在朱元璋看來,北伐攻占元大都的功勞都是自家標兒的,頂多給徐達那個敢在戰場上信任標兒的老兄弟分一點,再給有苦勞的義子們分一點。

本來鄧愈和趙德勝也該有苦勞。但標兒和徐達把功勞送到他們手邊,只讓他們辛苦一下,他們都能出錯。

若陳標不保他們,他們又是不知道陳標的身份的人中最崇拜和聽從標兒的人,朱元璋此次雖不會陣前斬將,也會收走他們的兵權,讓他們回家好好反省。

陳英道:“標兒讓他們當著全軍的面檢討。跟隨他們一同出征的將領們也都寫了檢討書。我看這效果,比再打五十軍棍效果還好。”

朱元璋這才露出了一點笑意:“標兒的鬼主意總是很亂來,偏偏很奏效。快和我說說標兒怎麽罵死的那個老匹夫?”

馬秀英插嘴:“標兒都說了,他沒罵。”

陳英道:“當日很多人來圍觀皇帝,其中有好幾個文吏,他們都把標兒說的話一字不漏的記了下來。”

這時候沒有先進的自動記錄工具,文吏的能力堪比現代的速記員。

他們拿著紙筆興致勃勃來圍觀元朝皇帝,想要記錄下這歷史性的一刻。誰知元朝皇帝是假的,但他們還是記錄下這歷史性的一刻。

幾個文吏相互對照記錄的內容,又拉著一臉生無可戀的陳標增補細節。現在陳標和陳祖仁當日的對話已經被記錄在陳標在大都試驗的“報紙”上,被行商帶去了更廣闊的地方。

很快,好奇這一場罵戰的文人們估計就會人手一份陳標的罵戰內容了。

陳標留了幾份報紙做收藏,給馬秀英和朱元璋留了一份。

朱元璋道:“這個就是報紙?這東西確實能讓政令傳得更廣,但太耗錢了吧?”

陳英指著其中幾個板塊,道:“這個叫廣告板塊,廣告取‘廣而告之’之意,商家花錢可以在上面刊登他們宣傳自己商鋪的詞。現在廣告板塊還沒啟動,等啟動後,標兒說就不缺資金了。只是這報紙的造價仍舊太貴,印刷機的效率還是不足。”

朱元璋展開報紙,邊看邊道:“能看懂報紙的人不多,有些讀書人可能還一家人買一份,標兒還想每日印個成千上萬份不成?哪有那麽多讀書人看報紙?嗯,這個不錯,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