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我只是聲音大了點(第2/4頁)

陳標從應天幾位大先生口中得知了這些文人們的小心思之後,此次來到大都專門組織人抄書送書,就是給文人們台階下。

自家主公總要做了有利於天下文人的事,文人們才好改旗易幟,為自家主公歌功頌德。

但陳祖仁死了。

大元鐵骨錚錚的大儒忠臣陳祖仁在自己面前碰瓷身亡。

偉大的大元忠臣用自己的生命阻擋了陳標的計劃。姜還是老的辣,他這次技高一籌,陳標要哭了。

陳標腦海裏一片空白,維持著面無表情垂首看著面前猝死老人的姿態。

鄧愈和趙德勝以為自己抓到了大元皇帝,十分得意。此次拉著俘虜回來的時候,特意宣揚了一番。所以朱文正扛著陳標來圍觀大元狗皇帝的時候,也有許多將領和被派來協助陳標的文官興致勃勃跑來圍觀。

武將們有的自以為隱藏得很好地在門口窗口探頭探腦,有的裝作護衛光明正大來圍觀;文官有的冒充小廝站在近處做出一副聽候差遣的模樣,有的摸出紙筆客串記錄文吏。

不僅明軍這一方有很多人。

鄧愈和趙德勝自以為滿載而歸,當然不會只抓了一個“元朝皇帝”就傻乎乎收兵。他們這次俘虜了許多元朝官吏和宗室子弟。僅元朝皇帝、皇後和皇子在孛羅帖木兒的護送下,十幾騎倉皇逃回上都。

這些人都被捆縛著雙手,被明軍士兵押在地上跪著。陳祖仁站著,是因為他是“元朝皇帝”,鄧愈和趙德勝稍稍給了他一點面子。

現在陳標就在眾多同僚和眾多俘虜面前被陳祖仁用生命上了一課,想找借口脫罪都找不到。

陳標心中十分精彩的小劇場已經開演,完全不知道該做點什麽來擺脫這場危機。

總不能他和鄧愈、趙德勝一樣自請軍棍,再念檢討吧?檢討無所謂,就他那個小身板,就算執行軍棍的人手下留情,他也挨不過十棍子就得完蛋。

朱元璋還不是洪武皇帝,我陳小標就要命喪於此?

陳標腦海裏刮起了暴風雪的時候,在外人惹視角中,是陳標活生生罵死了大儒,正用悲憐又不屑的表情,靜靜為這一位曾經舉世聞名的大儒默哀。

在這個《三國演義》還不存在的世界,諸葛亮罵死王朗的典故還沒出現。

正史中,王朗早早病逝,和諸葛亮沒交鋒過。正經史書中,沒有文人直接舌戰罵死人的先例。

不過文人確實有許多罵戰,“舌戰群雄”是許多文人夢寐以求的高光時刻。

兩個文人舌戰之時,能活活把對手罵死,那就像和西方貴族吹噓的“榮譽決鬥”差不多了。

若不是文人有這樣的“舌戰夢”,《三國演義》也不會寫一段諸葛亮罵死王朗;這一段“舌戰”更不可能成為後世經典,讓許多人誤以為是正史。

因為歷史中沒記載過,在場的人也沒在身邊見過,“身邊即世界”,他們就以為這件事是前古未有之奇事。

他們也不懂什麽心血管疾病腦出血猝死。只知道陳祖仁剛剛還精神矍鑠,來這之前還吃了明軍一大碗肉,罵陳標的時候更是中氣十足。結果陳標一頓反駁,把陳祖仁罵得節節敗退,直接罵死了。

罵……死了?

他們看著陳標發愣。

陳標看著陳祖仁發愣。

陳祖仁瞪著眼睛死不瞑目,看著屋中橫梁發愣。

他們就這樣你看我,我看他,他眼神空洞看屋頂,看了半晌。

直到趙德勝的肚子發出“咕嚕嚕”好大一聲響,才毀壞了這個靜謐又恐怖的氣氛。

趙德勝手一松,刀“哐當”落地。他死死捂著肚子,羞憤欲絕。

陳標聽著刀落地的響聲,才從惶恐中鎮定。

他強裝平靜道:“趙叔叔路途辛苦,趕緊去吃飯吧。來人,為陳祖仁收斂。張貼布告,讓他親屬前來領遺體歸葬。若頭七後無人來領,就在城郊尋一處青山綠水面向上都埋了,也算是全他對大元昏君一生盲目的忠誠。”

既然已經被碰瓷,陳標認為,自己只能強撐著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不能亂了方寸,以免示弱之後,引人攻訐。

是文人,就要傲。足夠狂傲的文人,做違背禮儀的事也不會被人罵得太厲害。

陳標今日不當武將和軍師了。他就是朱元璋麾下年輕一代第一文人,年少氣盛與老儒生對罵,活活把人罵得腦溢血。

陳標心裏小人瘋狂捶地。我根本就沒罵人啊!我連個臟字都沒說!實事求是能叫罵人嗎!

我冤枉啊!

陳標平靜的目光掃了跪在地上的俘虜們一眼,俘虜們皆畏縮,仿佛擔心陳標又來罵死個人似的。

“將他們松綁,分開關押,不可做出虐待俘虜之事。主公得知你們抓到大元皇帝的事後,肯定會很快北進。等主公來到大都,再行定奪。”陳標語氣平淡,心裏慘淡,“雖非我本意,但口舌殺人也是殺人。殺俘違背軍令,我會自請卸去職位,禁閉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