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給標兒培養點人手(第2/6頁)

普通人老糊塗了解釋一句就罷了,皇帝老糊塗了,他說太子要殺他,太子就真的謀逆罪了。

朱元璋想過,等陳標長大後,自己早早把皇位讓給陳標。

他只會打仗,治國理政現在才開始學。剛開始學,朱元璋就發現,自己真的很不擅長這個。這一堆亂麻的東西,他真想利落地刀起刀落,哪那麽多折騰?

可他理智上知道,用屠刀能得到一時安靜,等到下一代、下下一代,如果皇帝聲望和實力不夠,揮舞不動屠刀,那這個王朝恐怕就完蛋了。

他能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無論怎麽想,陳標都比他更適合處理國政。

現在朱元璋擔心,自己如果老糊塗得太快,還沒讓陳標繼位就開始猜忌太子,那他的好標兒該怎麽辦?

“確實應該早早讓標兒培養更多的人手。”朱元璋嘆氣,“若標兒現在是太子,我把你們都塞進東宮給標兒當大臣,哪有現在這麽多事。”

李善長哭笑不得。這是主公能做得出來的事。

正史中朱元璋也確實這麽做了。詹事府就是洪武年間創立,滿朝重臣都在詹事府當兼職。

詹事是執事的意思,本來是官名,掌管皇後和太子家中之事。遼金元都有詹事院,但只是一個類似清朝“內務府”的部門。直到洪武年間改詹事院為詹事府,詹事府才成為一套完備的東宮官制體系,仿佛一個小朝廷。

詹事府在明朝中期就基本廢置,成為翰林們升官的跳板,與太子無關了。後來清朝重新設置詹事府,但在康熙廢太子時也一同廢了。之後詹事府又變成翰林們的跳板,沒有實權。

自古以來的皇帝很少會給太子放權,洪武和永樂兩朝罕見地把太子當副皇帝對待。

可惜這個世界中,陳標“不是太子”,朱元璋沒辦法這麽偷懶,只能另辟蹊徑。

朱元璋想給陳標安排一個實質上的“東宮”,心腹們再困都不能困了,熱火朝天地討論起來。

陳標打了幾個噴嚏,興致勃勃去拜訪方國珍。

朱元璋為了保持身為父親的尊嚴,先給了陳標“甜頭”,以明王的名義給了陳標一道令牌,讓陳標可以直接接觸方國珍一家。

朱元璋幻想,說不準這些人就只是紙上談兵。等標兒見到了那個叫方明謙的狐媚子,就看不上了呢?

陳標要去見降將,李貞緊張極了,恨不得讓陳標把家中護衛都帶上。

緊張過頭的李貞還寫信罵了兒子一頓。如果兒子在這,就可以陪著陳標去。為什麽兒子不在!

李文忠接到信後委屈極了。你當我不想回來?義父就是對侄子和外甥區別對待,憑什麽朱文正能有幾個月的假期,自己沒有?!

李文忠忍不了了,學了李貞的謹慎和低調的他,第一次給朱元璋寫信抱怨(撒嬌)。

舅舅!雖然我只是你的外甥,但我也是你義子啊!你怎麽能如此偏疼朱文正,不疼我!我也要假期!

李文忠還攛掇陳英和他一起寫信。舅母最疼陳英,比疼朱文正和自己更疼。陳英向舅母寫信抱怨,一定有用!

遠水解不了近渴,李貞罵完李文忠後就開始在陳家點兵點將,東挑挑西選選,甚至想讓這群人把剛造出來沒幾把的鳥銃帶上。

鳥銃就是火繩槍。陳標剛制作出來,還沒量產。他也不太想量產,想再跳一跳,至少跳到燧發槍去。

燧發槍的威力可能不比火繩槍大多少,但比火繩槍方便太多,更便於訓練和使用。

不過如果北伐前若做不出來燧發槍,火繩槍也能勉強用用。

新式火銃也是火銃,陳標可不能讓自家英哥帶著難用的火銃去草原。好歹也要火銃換槍吧?

陳標準備出發時,看著自家護衛全都扛著槍,趕緊阻止他們。

且不說新式火器不能這樣大大咧咧拿出來,他只是去和方家和和氣氣地聊天,這怎麽跟要滅門似的?

在陳標的好說歹說下,陳家護衛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火繩槍。

他們看著被收走的火繩槍,就像是看著自己的夢中情人。

哪個上過戰場的人會不愛新武器呢?

陳標道:“等做多了,第一批量產的新式火器給你們一人配備一把!”

護衛們高興,紛紛拍自家大公子的馬屁。

跟著大公子,不僅有書讀有錢賺,連新武器都能最先得到。這樣的好去處,他們祖墳一定冒了青煙!

哄好自家護衛後,陳標才得以出門。

李貞跟著出門時,不由扶額嘆氣。

陳標疑惑:“姑父,你嘆什麽氣?”

李貞道:“沒什麽。”

他總不能說,標兒脾氣太好,連身邊護衛都哄,擔心標兒以後壓不住別人?

不過現在這些護衛都對標兒很尊敬,或許他想太多。標兒的馭人之術應該可能大概還是蠻強,不用他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