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教導朱元璋的時機(第3/4頁)

“老師,我們看的是同一卷史書嗎?官制我也研究了許久,我完全沒看出這麽多矛盾。”燕乾嘆氣,“除了格物,老師你能不能也教我如何讀史書?”

康茂才聲音變得又尖又細:“老師?!”

花雲酸溜溜道:“沒想到吧?他是標兒入室弟子,送過拜師禮的那種。”

陳標臉紅彤彤,使勁搖頭:“沒有沒有,不能這麽算……好吧,算就算,但別叫我老師!怪不好意思!我教你!”

燕乾笑道:“謝謝標兒。”

朱元璋捏了捏下巴,略有些好笑地看著燕乾。沒想到這小子居然還有點狡猾。

不過這種狡猾只是為了能向標兒請教更多的學問,朱元璋懶得管。

朱元璋道:“標兒,你繼續說,這三套方案中有什麽問題。”

陳標道:“這三套方案看似不同,其實只是官職名稱和架構的不同,其內在的本質都差不多,挖的坑也一樣。”

陳標不意外這些人看不出來其中的坑。

就像是他之前所說的皇帝將要面臨的幾大矛盾,他點明後,宋先生等人可能恍然大悟,但他沒提之前,即便宋先生和葉先生對史書倒背如流,也不一定會想到這裏去。

原因無他,現在的人對皇帝天生敬畏,不會往那邊想。

現代人在智慧心機上不一定比得過古代人,但他們有兩點,只要是經歷過正統教育的人都能比得過古代人。

第一是對皇權沒有絲毫畏懼;第二是蓋棺論定和高屋建瓴的視野。

這兩點能讓現代人站在“全知視角”上,對史書進行評價。

陳標雖是理科生,但理科生也要經過統考。大部分學生在統考的時候都是“開卷考試”,或者直接理科抄文科,文科抄理科。

但陳標是個優秀學生,即便他學的是理科,文科的課他也好好聽了,考試也認真地準備了。

不過陳標現在知道的知識很淺顯,大概就是“鍵政”的級別。

若是讓文科生來,歷史高考題除了極少數的背誦題,全是材料分析,他們閉著眼睛都能指點上下五千年。

陳標本不想當著這麽多人的面來當一個“鍵政高手”,但他爹說官制的制定是他當負責人,陳標就管不了那麽多了。

若不說服了這群人,沒有解決官制中的坑。當朱元璋變成了洪武皇帝,這些坑在之後朝政實際運作中逐漸顯現,朱元璋肯定會發現自己被坑。那自家爹不是死定了?

好一點,他和自家爹父子被處死,其他人流放;差一點,全家人都完蛋。

再者,陳標也不想看著朱元璋陷入陷阱,更不想看著喜愛自己的長輩們因此事埋下抄家滅祖的隱患。

陳標一邊說,一邊無奈想,他在這個世界牽掛的人越來越多,真不是一件好事。

朱元璋要了紙筆,一邊聽一邊做筆記。

其他人見狀,也都學著朱元璋做筆記。

陳家的人調亮了燈籠,並從屋內搬來了更多的燈架,讓附近照亮如白晝。

張昶在管制上挖的坑,主要有三點。

第一,他加強中書省的權力。

宋朝為削弱勛貴、丞相、外戚、武將等權力,故意設置許多官職,讓百官職權既分散又重疊,因此宋朝無外戚勛貴相權之憂,但冗官成了沉重的負擔。

張昶在方案中詳細闡述了宋朝官制混亂,“差遣、本官階、散官階、勛官、爵位,貼職”等官制並行,所以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砍掉職能相同的職位。

這一點很正確。

但張昶將包括武將任命的全部權力都集中到了中書省,宰相幾乎成為“副皇帝”。朝政中所有事,宰相不需要稟報皇帝就能自己處理。

若宰相謹慎,或許會事事稟報皇帝再處理;若宰相權力欲大,恐怕皇帝就被架空了;

第二,他增強地方的權力。

原本封建王朝收的稅都要千裏迢迢運進國庫,路上肯定有損耗,這部分損耗一般都會轉嫁到百姓頭上。

如果地方上受災,朝廷又從國庫調撥錢糧,千裏迢迢運到災區,途中又會有損耗,且耽誤時間。

而且這運輸的過程中,貪官汙吏就很容易伸手層層吃拿卡要。

於是張昶建議,就地建倉庫,各省直接就地入庫,只分很少一部分入國庫。這樣各地有事,立刻就能開庫救人,百姓身上的負擔也輕了。

這一點也很正確。

但以前朝代難道不知道錢糧運輸會消耗嗎?他們不這麽做,是因為各地錢糧上繳,是朝廷控制地方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手段。

且大筆支出,比如出兵、治河、修路、賑災等都需要朝廷負責,國庫沒錢,你指望臨時從地方上調集嗎?

何況說什麽運輸途中會層層克扣吃拿卡要,錢糧直接放在地方,以如今的科技條件朝廷沒可能經常查庫,怕不是直接整個庫都被搬空了。說不定被搬空了好幾年,天高地遠的皇帝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