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陳友諒的性格弱點(第3/7頁)

第四種亂世中罕見,盛世中才會出現,即拋棄了家中土地,純粹來城中討生活的商販、流民等。

在古時候,人口和土地綁定,城中居民也是有田的。

洪都剛推行井田制,幾乎人人手中都有田地。田地旁自然也有供農忙時居住的屋子。

洪都被圍,城中無法供應太多百姓吃喝。陳標讓哥哥們把城中百姓主動遣散出城,回到自己田地中。

離洪都城池較遠的百姓可以躲在自家地窖中,離洪都城池較近的百姓則收拾家中糧食,結伴去山中躲避。

有朱家軍組織,在新任命的裏正和團練們的帶領下,城中普通人家的老弱婦孺依次有序地撤離。

或許亂世中很少有軍隊在守城前還管老百姓死活的,百姓們離開時都頗為不舍。有些人走了一半,又折返回來,往維持秩序的朱家軍腳下放一小袋糧食、幾個雞蛋、一小段布頭……然後再匆匆跑走。

朱家軍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陳標借朱文正之口下令,朱家軍繼續站崗,無視百姓的舉措,讓東西就堆在他們腳下身前。

最好的反應就是沒有反應。

百姓這種舉措不僅代表了朱家軍所獲得的民心,也為洪都城離開或留下的百姓打了一劑強心劑。

當百姓和將士心中為即將到來的惡戰擔憂時,看到這一幕,他們一定都會堅定信念。

這個時代不懂軍民一條心,但陳標懂。

洪都百姓想要朱家軍留下,朱家軍想著洪都百姓希望他們留下。他們看到了這件事,守城再困難,也不會動搖城中留守將士和百姓的意志。

普通老百姓的遣散非常迅速,但在遇到富戶、特別是擁有較高名聲的士族時,朱家軍遇到了麻煩。

富戶家中財富眾多,讓他們留下來,他們怕死;若讓他們離開,他們又帶不走所有財富,擔心被搶。

人善被人欺。

若是尋常時候,這些富戶都會自己想辦法。若遇到損失,那也就只能認了。難道他們還指望這些軍閥們給他們賠償?

但朱家軍是好人啊。於是他們就開始鬧了。

他們推舉了德高望重之人來和朱家軍主事者商議,說要讓朱家軍清點家中財產,如果他們回來時家中有缺漏,就讓朱家軍賠償。

如果朱家軍不肯,他們就說留在城中,朱家軍保證不征他們的糧和人,還要在他們生活困難時伸出援手。

他們頭頭是道,說已經認可朱家軍是朝廷,所以朱家軍就要擔負起朝廷的責任。

洪都管轄的地方不止府城。洪都府類似於後世地級市一樣的行政編制。

洪都知府章存道為了井田制和重建稅賦體系,一直在縣裏鄉間跑來跑去,很少回府城。

在得知陳友諒可能會來攻打洪都府後,章存道才回來主持疏散百姓的工作。

章存道是大儒章溢之子。這些德高望重的人見到章存道來安撫他們,便更加引經據典,大帽子一套又一套,要讓朱家軍保障他們的生活。

章存道正為難時,陳標領軍前來,漠然道:“都抓了。”

德高望重的老人們驚恐:“你要幹什麽……”

他們話未說完,嘴已經被兵卒堵住,人也被捆綁起來。

章存道皺眉:“標兒,這樣做是不是過分了?”

陳標道:“根據我得到的消息,陳友諒已經在點兵點將了,我們沒空和他們耗。”

他冷笑一聲,拱手彎腰高聲道:“既然認可我們為正統朝廷,朝廷已經張榜下令,違抗者便都是抗令不遵的刁民,合該被抓。大戰之前,延誤軍機者,更是當斬。請知府下令,嚴懲鬧事之人!”

章存道表情掙紮了一瞬,深吸一口,冷酷道:“是該嚴懲。鬧事者打二十軍棍,直接逐出洪都府城!責令所有人家一日內必須準備妥當!若再有鬧事,家財一律充公!”

陳標見章存道主動承擔起責任,松了一口氣,站直身體道:“下官領命!走,跟我去……哎喲,幹嘛呢章大哥!”

章存道像拎小雞一樣,把虛歲九歲,實歲到今年十月才滿八歲的陳標單手拎了起來。

他一身文人衣衫,看上去瘦削儒雅,力氣卻好像有些過分大了。

“什麽下官不下官,你什麽時候當官了?抓人的事我會派人做,你跑這麽積極幹什麽!”章存道把陳標抱進懷裏,捋了捋陳標頭上的兩個小總角,“得罪人的事,你不可去做。”

陳標癟著嘴道:“我剛帥氣了一會兒,現在整段垮掉。我已經長大了,不要把我拎來拎去抱來抱去,我不要面子嗎?”

章存道板著臉道:“你還是小孩,頭上還紮著兩個小揪揪呢,什麽長大?好好在家裏待著,不要亂跑。”

陳標使勁搖頭:“那可不行。將士們都在加緊修補城墻、挖壕溝、在河中設柵欄。文吏們要疏散百姓、整理後勤。章大哥你也有很多事要忙。這些人人數不多,但嗓門特別大,還特別能惹事。就交給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