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砸墻築墻水泥徭役(第4/6頁)

鄧愈經過微弱掙紮後,被陳家這幾兄弟拉入了拆墻大軍後,陳標要修補洪都城城防的事就很容易了。

朱文正直接把城防布局標注到了陳標新繪的地圖上,摩拳擦掌看著陳標施展。

鄧愈默默地佇立在一旁,面對這幾個陳家人,沒有意見也不敢有意見。

燕乾看了鄧愈一眼。

鄧愈不知道標兒的身份,卻能做出明智的行為。這個人的直覺和智慧都挺厲害。怪不得主公會如此看好他。

這不僅僅是鄧愈帶來的一萬部眾的功勞。

“搬石頭難,挑沙子容易。洪都河多,沙子很容易取得。然後咱們去這幾處,那裏應該有我要的東西。”陳標要的東西自然是石灰礦。

石灰與火山灰的混合物,和現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已經差不多。但即便是這種最原始的水泥,配方、制作工藝、替代材料等,仍舊耗費了陳標大量時間精力。

工匠們在嘗試烈性火藥的時候會用到煤炭相關化合物,而石灰火山灰水泥中火山灰質混合材料可以用燃燒後的粘土、煤矸石、煤渣等代替。所以在制作烈性炸藥的時候,陳標也讓另一組工匠用嘗試烈性火藥後的廢料制作水泥。

應天是一塊寶地,不僅有平坦的耕地、密布的水網,還有許多實用的礦產資源。論材料和人手,陳標都不缺。陳標腦海中還有水泥制作的大概原理。按理說,他應該很快就能把水泥制作出來。

結果,烈性炸藥制作了多少年,水泥就嘗試了多少年。

這玩意兒說著容易,真做起來,不知道會遇到多少困難。

其實少量制作還是蠻容易,難的是減少工藝流程和耗費,讓水泥制作和煆燒進入目前能達到的最順暢的流水線工藝,減低水泥成本。否則水泥比起普通土墻、石墻就沒有實用意義。

做實驗容易,實驗轉化成工業生產,真的太難了。

陳標每次在實驗失敗的時候,都會不住嘆氣。自己為什麽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理科金融生,不是工科生?要是自己是工科生,現在就手搓核彈,世界從此核平,再無戰亂。

咳,開個玩笑。

朱元璋在外打仗時掠奪的工匠,全塞給了陳標。

陳標帶著朱家軍中最強大的工匠團體,經過了日復一日的反復試驗,終於掌握了一種成熟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制造工藝,可以批量生產,且參與生產的工匠很難知道正確配方。

這就是流水線的好處。

南昌缺乏礦產資源,但河沙、粘土、石灰石等並不缺。

讓陳標驚喜的是,他還發現了矽藻石。矽藻石是天然的火山灰質混合材料,有矽藻石,在等待粘土煆燒的時候,就能提前制作水泥了。

制作水泥的第一件事是制造工具和燒窯。

陳家的工匠們指揮著洪都勞動改造營的人忙得團團轉,勞動改造營的人還心甘情願。

因為鎮守洪都的將軍們都露著光膀子和他們一同幹活,還有一個傳聞中小小的陳家大少爺忙前忙後,他們看到這幾人,感覺自己的忙碌都不累了。

這些大人物都在幹活,而且還是不拿錢不拿工分白幹活,他們這群拿工分的人有什麽可抱怨的?

陳標早就在自己的細布衣服上套了好幾次粗麻布衣服,口罩和手套也戴上了,以免把灰吸進去。

他雖然年紀小,但工地上許多工作都由他協調和指揮。

在他三個哥哥的帶頭作用下,工地上的朱家軍和勞動改造營成員很快就開始聽從陳標的調配,現場變得井井有條。

陳標又央求了堂嫂宋氏出面,帶著家中女眷,發動將士們的女眷,幫工地上的人燒水做飯送水送飯。

宋氏是大儒之女,雖宋濂以前生活貧寒,但宋氏出生的時候,宋濂的名聲早就打了出來,家境也已經不錯。所以宋氏沒有吃過苦。

她跟著朱文正後,粗布衣服也穿得了,一頭精致絹花變成了隨處可見的木簪,燒水煮飯甚至幫著運送糧食、沙土的粗活都做過,一雙只會繡花的手甚至拿起了刀。

這不是朱文正虧待她。

朱文正打了這麽多仗,手中的好東西無數。

以前都是陳標替他管著家。當朱文正成親後,陳標自然迅速把朱文正積攢下來的家產全數交給了宋氏。

再加上陳標雖然自己生活只求舒服,不求排場。但陳家畢竟是掌握了朱家軍經濟命脈的大豪商,手中好東西無數。陳標對家人從不吝嗇。

宋氏若想奢侈,她可以每天換一身絲綢衣服,滿頭珠翠換著戴,繡花鞋上的珠花褪色立刻就丟掉。

只是她發現,朱文正不僅能給她優渥的生活,還受了義父義母影響,能給她拋頭露面和施展才華的機會。

宋氏自幼飽讀詩書,從不認為自己比男兒差,只是沒機會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