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很貪心的秀英夫人(第2/2頁)

兩個弟弟異口同聲道:“姑父也不在呢?姑父不在的話,我們可以揍爹了嗎?”

陳標哭笑不得:“我都說了,你們倆揍不過他。娘和姑父都不在家裏,你們就別管了,自己在一旁玩。大哥不會有事。”

他爹鬧歸鬧,不會拿他的健康和安全開玩笑。他只要真生氣了,他爹立刻就會認慫。

兩個弟弟滿臉不滿。

顯然,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兩個才到朱元璋腰的小屁孩,真夢想著如何把平時很少回家,回家就欺負人的臭爹給揍趴下。

陳標希望他們倆長大懂事後,還有這樣的雄心壯志吧。

這次回來,馬秀英終於有空把女子學院辦起來了。

朱元璋將領們的子女們都會互相聯姻,教好這些女童,就是教好自家未來的當家主母,女眷們都很上心。

朱元璋會當皇帝,這些女童未來少說都有個誥命在身,有些可能還會隨丈夫鎮守邊疆,主持政務。

女子雖不能從政,但邊疆將門婦人,可就得如同現在的馬秀英一樣,承擔一些政務了。

馬秀英本就愁著要讓女童們學什麽,心裏非常暴躁,回來後聽說朱元璋又在欺負兒子,當即擼起了袖子。

若不是陳標拉住了她,朱升和季仁壽就要看一場未來馬皇後暴揍未來朱皇帝的戲了。

看完這場戲後,恐怕朱元璋登基後,會在這兩個老頭還沒死的時候,就率領文武百官去他們家哭喪。

看在朱升和季仁壽的面子上,馬秀英暫且放過了朱元璋,開始向朱升和季仁壽討教建立女子書院的問題。

馬秀英認為,《女誡》中一些內容有些不合適了,應該重新編纂女子所學的書籍。

比如讓女子一味溫順,討好丈夫。那如果那個丈夫是個壞人,做殘暴的事呢?女子難道助紂為虐?

既然史書中有稱贊大義滅親的女子,那麽世間應該是不贊同女子一味溫順的。女子當與男子一樣,知道大義,知道對錯,才能規勸丈夫,養好孩子,照顧好家人。

馬秀英又認為,現在商貿發展地比以前好,女子在教養孩子之余,也能去做工幫扶家中。應天城中若是一家男子種田女子做工,家境會比旁人寬裕不少,也有更多的錢送孩子讀書。

所以女子不能拋頭露面這種規矩,或許能松一松。不只是亂世這種沒辦法的情況下讓女子可以拋頭露面,待太平盛世來了,女子也可以出門幹活,讓家裏更輕松一些。

而女子出門時需要遵守哪些規矩,可能就要仔細斟酌了。

陳標在一旁聽著。他認為,娘親從秀英夫人那裏聽來的女學內容,還是太過保守。

不過比起前朝南宋,又已經寬松不少。

至少,她們已經抓住了女子地位提升的重點,那就是勞動,獲得獨立的經濟地位。

朱升和季仁壽其實在女性問題上較為保守,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馬秀英說得很對。

他們倆都是吃過苦的人,所以知道普通百姓家中,一個人幹活不如兩個人幹活更能吃飽。

而且,他們也知道班昭書寫《女誡》的真實原因,所以對更改《女誡》中一些內容,並無意見。

陳標這輩子熟讀史書後,自然也知道。

班昭寫《女誡》時已經五十四歲,《女誡》說是為教導未婚女兒所寫,她當時根本不可能有未婚女兒,這自然是托詞。

班昭當時是東漢宮廷女子的老師。東漢多短命皇帝,外戚和宦官輪流執政。班昭入宮當老師時,為鄧太後執政,她也是鄧太後的老師和幕僚。

班昭寫《女誡》,其實是假托教導班家女子,委婉向鄧太後勸誡。

西漢後宮廷貴族女子多幹政,且淫風盛行。《女誡》是班昭這位老師,試圖約束宮廷貴族女子的一點嘗試。

班昭自己大概永遠也想不到,自己這《女誡》,會成為幾千年約束普通女子的刑具。

就像是程頤和朋友聊天時一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口嗨,沒有記載到任何自己的著作,他自己也在實際行動中支持寡婦再嫁,只是被旁聽的弟子記載在後世人編纂的《程式遺書》中。而且程頤這話的對象也不是女性,而是所有人。

北宋人程頤肯定也想不到,他這句話被南宋人翻出來曲解,逼死了多少無辜女子。

可惜就算讀過書的人都知道這些是曲解,也不會為女子逆天下大勢。

封建時代的女子弄松枷鎖的唯一機會,就是改朝換代之際,百廢待興之際,前幾代的皇後頒布新的“女子勸誡”。

如長孫皇後的《女則》。

可惜,這些皇後也如班昭一樣,視線僅集中在宮廷貴族女子身上。

秀英夫人,則是想編纂一本也適合平民女子的“誡言”,十分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