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不是天意而是民意(第3/5頁)

但有天書在前,他們看問題透徹了許多,所以也就淡然了。

見幾人沉默,朱元璋再次道:“你們不用勸我,我知道這個世界現在不可能人人平等。就說我自己,我打了這麽久的仗,難道我和我的子孫後代還不能享受一下嗎?我想大部分人的想法都這樣。”

“實話說,常伯仁制定的戰俘勞動改造政策也並不平等。降將只要通過勞動改造,獻城的功勞仍舊能讓他們當將領。除了都要勞動改造之外,將領還是將領,兵卒還是兵卒,並沒有什麽改變。”

朱元璋又垂下頭,沉默了半晌,笑出了聲。

但僅僅是這樣,兵卒就願意冒著危險,砍了將領的頭來投奔朱家軍。

僅僅是這樣。

他們所思所求真的很卑微。但僅僅如此卑微,自己這個同樣從卑微走出來大帥,居然在標兒的提醒下才意識到這件事。

標兒的信或許並不是吹捧朱大帥,而是他認為,朱大帥真的應該了解這件事。

他朱重八應該了解這件事!

朱元璋從椅子上站起來,道:“諸君,陪我去戰俘營走一走。”

李善長等人彎腰垂首拱手:“是,主公。”

……

平江城中,在常遇春已經在翹首以盼朱元璋把他從後方撈回前線時,張士誠等人才查清朱元璋和陳友諒應天之戰的詳情。

朱元璋未雨綢繆,不僅早就做好了準備,還用離間計除掉了陳友諒心腹大將趙普勝,又用計讓陳友諒自己進入了埋伏圈。之後不知道是天時地利,還是朱元璋算得準,本來還有一戰之力的陳友諒恰好遇到落潮,全軍覆沒。

這一場戰鬥看上去處處巧合,巧合背後全是朱元璋和麾下謀士的老謀深算,令人不寒而栗。

張士信在那陰陽怪氣:“你們不都說朱元璋不足為懼,我看他挺像心腹大患。”

張士誠的幕僚們都沉默不語,連個眼神都不給張士信。

張士信憋氣,當場就想發作,被張士誠瞪了一眼,好歹還知道給自家大哥面子,暫時忍了下來。

張士誠道:“我弟弟也沒說錯。以前我以為他不足為懼,現在看來,他恐怕要成為我心腹大患了。或許我應該向元朝廷寫信,讓他們把注意力放到朱元璋身上?”

張士誠的一些幕僚紛紛說張士誠英明,但施耳和陳基等人卻繼續沉默不語。

羅本好幾次想說話,都被他老師施耳用眼神制止,只能困惑不解地閉上嘴。

當張士誠說完給元朝廷寫信,請元朝廷派軍攻打朱元璋後,就將這事擱置不提,說起向元朝廷供糧的事。

天下大亂伴隨著天下大荒,元大都餓殍遍野,連元朝貴族們的生活都受到了影響。

元朝廷希望張士誠給元大都提供糧食。張士誠的幕僚們有許多人反對,但最終張士誠還是以“我現在是元朝的臣子,應該忠君愛國”為由,決定每年向元朝廷提供十一萬石糧食。

張士誠對反對的人說:“這點糧食,不要舍不得。元朝皇帝拿了我的糧食,之後肯定會封我個王爺當當。比起那些自立為王的人,被皇帝封王的我,才是真正的正統王爺。”

幕僚們紛紛恭維,連施耳和陳基也閉著眼睛恭維。

羅本再次想說什麽,被施耳拉了拉袖子,再次黯然閉上嘴。

張士誠做好決定之後,就遣散幕僚。

他接下來還要和一群風流才子們和一群女諸葛女學士談論詩詞歌賦。如今他已經識得幾個字,做得詩詞像模像樣,得到才子們紛紛誇贊。

施耳和陳基在張士誠府前告別,拉著自己的學生坐上馬車。

馬車簾子一放下,羅本就焦急道:“老師,你為何不讓我說話反駁主公?”

羅本話音未落,施耳連咳幾聲,越咳越痛苦,額頭上青筋暴漲,就像是要把心肺都咳出來。

羅本被嚇到,趕緊替施耳順背。

馬車搖搖晃晃,施耳終於順過氣來。

他沒說話,將一封書信遞給羅本。

羅本拆開書信,居然是宋濂寫給陳基的信。

在信中,宋濂以師兄口吻問候師弟陳基,然後細說了朱元璋麾下實行井田制和女子放腳後的百姓變化,又說了曾經的“萬人屠”常遇春被朱元璋派去後方安撫百姓和戰俘,頗有口碑。

宋濂又說起常遇春只是稍稍對兵卒好了一些,就有兵卒殺守將獻城,自己笑容滿面地走進戰俘改造營,等常遇春對他們訓話。

宋濂最後道:“愚兄百思不得其解,賢弟可否為愚兄解惑?”

信紙上的字不大,車廂光線昏暗,再加上馬車搖晃,羅本看完這封信,感到眼睛有些疼,居然不自覺沁出了眼淚。

“老師……”羅本悲戚道,“你要放棄主公嗎?”

張士誠高郵之戰的時候,羅本二十四歲,正值最風華正茂的時候,思想也最為炙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