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朱元璋的眼睛亮了(第2/4頁)

劉基:“李百室比我年輕。”

宋濂:“李百室年紀不大。”

葉琛:“我記得李百室和我同歲?”

章溢:“也和我同歲。”

比李善長小八歲的王袆悶頭抄書不說話。

葉錚道:“老成持重指性格,不是指年齡。別抄了,第一本天書雖然最重要,但並不是最緊要。標兒這第二本天書有些意思,可惜應該沒寫完。”

朱元璋被突然癲狂的幾位大先生嚇得沒敢勸阻,葉錚說話後,他才拿出主公的架子:“沒錯沒錯。之後再借給你們抄。葉大先生那裏也有抄本呢。”

宋濂狠狠瞪了葉錚一眼,率先停筆:“天書自然要抄原本。”

朱元璋立刻道:“好好好,我輪流借給你們。”

這下子宋濂顧不上瞪葉錚了。浙東幾位文人互相看了對方一眼,皆露出微笑。

誰先第一個把天書接回去細細觀閱,恐怕會有一點小小紛爭了。

浙東文人們依依不舍地看朱元璋把陳標手寫版本天書揣進懷裏,開始借閱第二本天書。

第二本天書只有一萬多字,和第一本天書一樣,都是大白話。

這幾個文人都是過目不忘之人,很快就看懂了……看懂了字面意思。

對經濟了解最少的宋濂忍不住用袖子揉了揉眼睛。

他第一次看到每句話都能讀通順,但句子組合成一段一段後,愣是不知道說什麽的書。

劉基也皺緊眉頭,感覺有些棘手。

經濟啊,他不是很擅長。

王袆勉強看懂了一些,章溢、葉琛則已經和葉錚討論起來。

浙東四先生,宋濂學問最高,劉基謀略最高,章溢和葉琛則擅長治民富國。

這也是葉錚擅長的領域。

富國富民離不開貨幣。章溢、葉琛、葉錚三人早就在思考元朝這貨幣政策的得失,但也只是管中窺豹,得出了“發行過多”的結論,比起假富商朱元璋好不到哪去。

看到天書後,他們才恍然抓住了本質。

之前的金銀銅幣的價值在於其本身,宋朝出現元朝流行的紙幣的價值在於“信用”。

薄薄的一層紙什麽價值都沒有。百姓肯把紙當錢用,是信任發行這張紙的人。

增發濫發都是會降低紙幣信用的行為,所以導致紙幣貶值。但降低紙幣信用的行為不只是增發濫發。

葉錚嘆氣:“用紙幣代替金銀銅幣,最基本的要求其實是國家富強,百姓對朝廷有信心。比如改朝換代之後,前代銅幣也不好使,只能以純粹金銀、錦緞、糧食來換取物品。何況紙幣?”

這麽簡單的道理,在看到天書之前,他們卻從來沒有往這方面想過。

朱元璋高興道:“你們看懂了?趕緊和我說說!”我回去就和標兒炫耀!

葉錚道:“只是了解皮毛,離看懂還差很遠。”

葉錚屈指輕輕敲擊了一下書頁:“這本薄薄的天書,只是一個總綱。它每一句話,背後可能都蘊含著龐大的知識。這些知識不知道標兒是否知曉。”

朱元璋立刻道:“你們別去問!這可是天書啊,標兒自己寫出來的天書咱們看看就得了,多問可不行!”

葉錚立刻道:“當然,標兒的安全才最重要。”

他只是遺憾。

他窺見了一座巨大的寶庫卻不得入,怎能不遺憾?

稍稍穩定了一下心神,葉錚將自己理解的天書內容細細道來。

葉錚分享完自己的感悟後,章溢、葉琛緊隨其後,王袆也提了一些補充。

王袆一直以來的經濟主張都是“藏富於民”。他最厭惡的就是宋朝的經濟主張。

宋朝商業很繁榮,卻是國富民窮,皇室瘋狂吸血,連“糞霸”都是皇帝在當。

《清明上河圖》畫盡了市井繁華,卻很少人得知,支撐汴京繁華的唯一產業就是官僚消費。

貨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聚百姓之財力為朝廷所用,所以王袆特別上心。

這幾人說著說著,眼看著就要擼袖子打起來。

葉錚認為紙幣還是得發行,這樣才能盡快從百姓手中聚積財力,恢復國力。以朱元璋驅逐元朝、推行井田制的功勞,這信用至少可以透支十年。十年後再補救也來得及。

王袆認為應該廢止紙鈔,和漢唐時一樣直接用銅幣。若不方便,可再發行銀幣、金幣,最大限度減少百姓手中貨幣貶值速度。

章溢和葉琛則是中間派,他們認為紙幣和金屬貨幣可以一同發行。和元朝剛建立時一樣,只要紙幣嚴格以國庫金銀為錨定,精準控制發行數量,應該能取得一個平衡。

葉錚被罵禍害百姓,實在是百姓之賊;王袆被罵因噎廢食,實在是迂腐老賊;章溢和葉琛被罵說了一大堆廢話。

誰不知道精準控制發行數量有用?關鍵是怎麽精準控制!

朱元璋雙手托著下巴,炯炯有神的雙眼露出睿智的光芒:“你們聽懂他們在吵什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