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金水煤礦為什麽叫“金水煤礦”, 金水市為什麽叫“金水市”,整個市那麽大的範圍,為什麽獨獨叫金水, 這其實都跟這個叫“金水”的村子息息相關。

從明朝開始, 金水村就是一個大村子,古村落, 因為地底下煤儲存量驚人,品質又好,這兒成了遠近聞名的煤村。

在清朝時候,這裏產的煤炭, 還專門有個名字, 叫金水煤,因為煙少,易燃耐燃, 散熱好,是專供朝中達官貴人使用的, 足以證明這裏的煤炭有多好, 老陸能勘測出氣肥煤, 能把項目做起來, 其實也得利於這兒本來就有, 不然他就是變也變不出來。

金水產煤古來有之, 以煤為生的人也多, 以前到處都是私人挖出來的煤井煤洞, 用當地人流傳的說法,只要膽子夠大, 鉆進去地底下拉出煤炭來, 就能發財。

這金水村, 就是個福窩窩啊。

但那是明清時候。

解放前民國那幾年日子難過啊,雖然有煤,但都被當地大地主壟斷,農民只能給他們當牛馬,累死累活還混不到一個窩窩頭,就算是死在裏頭也沒人過問,後來解放後,作惡多端的都被槍斃了,但政府為了老百姓的安全,也不許再私自下井了。

井口已經讓人給封起來了,煤洞也不許進了,但依然擋不住依然有人要下去淘黑金啊,只要敢下去,帶著東西上來,就能換成錢,真貧窮到一定地步的老百姓,是會鋌而走險的。

甚至,有的人另辟蹊徑,既然村裏古已有之的小煤井不許下了,那就私自去外面挖,偷挖偷采,甚至還把山裏的防空洞和煤洞打通,連成片。

這種行為是十分危險的,李奎勇當年可沒少頭疼,光治理這個問題就愁死了他,而“轉機”就出現在六十年代初期的某一個雨夜,八名村民連夜偷挖偷采的時候,遇到連夜暴雨山體滑坡導致小煤井徹底封死,那麽深的井,就是喊破喉嚨也不會有人聽見的。

而他們走之前,跟家裏人說的是去捉魚,家人見久久未歸,還以為是他們遇到暴雨,在哪兒躲雨呢。

雨停了不見人,家人又擔心是不是被大水沖走了,於是發動全村沿著河道找人,一直找了一個多星期,活不見人死不見屍。這時候有些年長的還記得解放前那些事的老人就說,會不會是在煤井裏。

畢竟,八個青壯年呐,不是八只小雞仔,說丟就能丟的!

這麽長時間杳無音訊,一定是在一個聯系不上外界的地方。於是,上一任村長就組織全體村民,打開塵封已久的煤井蓋,果不然就找到了他們……的屍體。

這下子,全村震驚,區裏震怒,直接把管理不力的村長抓去坐牢了,這才有了退伍的高三羊當上生產隊隊長的契機。

但無論上面怎麽處置,八個家裏的頂梁柱是回不來了,從此以後家人們只能沉浸在痛苦中,為了避免家屬想不開,也為了避免悲劇再次發生,高三羊就下令,村裏小煤井永遠不得打開,必須死死封住。

後來,即使村民們依然偷挖偷采不斷,但都不敢再打開小煤井,這一封就是三十多年。

三十多年啊,後來出生的年輕人和孩子們,估計都忘記這口井的存在了,但衛孟喜不一樣,她記得清清楚楚。

她上輩子就聽說,小煤井在很多年後,大概就是九十年代中期吧,又重開了,突破來自當地政府和村民的重重阻力,再次打開,並成了遠近聞名的私礦,很是風光過幾年。

但那風光並不屬於當地村民,而是屬於來接手的私礦老板,本來小煤井的儲量就不小,又不需要啥技術難度,坐著取水的吊籃下去就能挖出來黑金。

不過,這私礦老板請人手工作業,也不敢請附近農民。

因為附近農民知道底細,都是聽著小煤井的故事長大的,也對小煤井心存警惕啊,他想請也請不到,只能請到外地實在缺錢又不知就裏的農民,有的實在太窮了,五六十歲的老爹加四十歲的兒子再加十幾歲的孫子,一家三代帶著來。

結果就這麽挖著挖著,本來就沒有任何安全保障的小煤井塌方了,逃不出來,一家三代全死裏面了!

有多慘呢,據說那私礦老板挖礦的三年時間裏,賺了好幾個億,但死在裏頭的工人到底有多少,誰也說不清,有的說是四五十,有的說是二三十,反正不會少於十人!

可憐工人都是外地或者外省來的,也有腦子不好使的,殘疾的人,被親戚或者二包公一手帶來,死了也得不到一個說法,甚至有些無兒無女無父無母的,連幫他們討說法的人也沒有。

再加上有黑記者和私礦老板沆瀣一氣,只要錢到位,多大的安全事故都能給你擺平,給你蓋得嚴嚴實實;即使有家屬能找到礦上來討說法,雙方合力來個威逼利誘,讓你發不了聲;就算僥幸能告上去,來查的時候也不會查到任何一點的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