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第4/6頁)

眾人大笑,都說她是心理作用,可衛孟喜卻知道,這是真的。

老陸幫她請過自己在青樺的校友,現在在國家環保部的專家,專門來做過監測,長壽山在這幾年的退耕還林中,物種多樣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而豐富多樣的植物造就了極高的含氧量,這樣的空氣聞起來不僅清新,還會聞到新鮮的泥土味和松樹水杉的氣息。

人一進去,就仿佛走進一個綠色的森林王國,這是夏秋之交,整個山林最綠的時候。

車子慢慢的沿著盤山公路往上攀爬,到了山頂又往下,大概半小時後,來到了一片僻靜而開闊的地方,這裏就是礦泉水廠了。

之所以要把廠房建在這麽遠的地方,一個是遠離嶼羅村,就是遠離大馬路的喧囂與汙染,還有一個則是這裏離出水口近,途中經過的管道少,出岔子的可能性小,總感覺這樣會更安全一些。

雖然五百畝山頭都被她承包下來了,並修建了圍欄,但真正的廠房占地面積卻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建築過程中盡量減少有汙染的材料使用,所以外面看起來很普通,但裏頭卻是別有洞天。

生產區一共分成水處理、洗瓶、灌裝、封蓋、包裝、凈化室、化驗室七個車間,以及負責水電接入,汙水處理,反滲透等工作的專業部門,凡是生產車間區域內,都安裝了空氣凈化機,工人要換了無菌操作服才能進去,一旦進去以後,就要一直工作到換下一班,才能把無菌服脫掉。

當然,好在一班也就四個小時,除非特別緊急的情況,不然大家都能順利待到工作結束。

而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也著實讓人驚嘆,居然連小到一個洗瓶、上蓋、封裝的步驟都是由機器操作實現的,工人只需要看好機器,保證環境和程序的無菌就行了,這在國外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流水線作業了!

剩下的包裝雖然需要手工操作,但也都沒什麽技術含量,一道工序要不了幾個工人。

所以,衛孟喜的水廠雖然大,但工人還真沒萬裏文具廠多,這就得益於機械自動化程度足夠高。

這次建廠之所以耗時一年半,就是因為要采購的設備實在是太多了,有些設備是廠家有安裝人員來服務的,但有些就沒有,她得帶著那兩位美國來的博士,從安裝到調試到試用,都是親力親為。

毫不誇張的說,要是哪天機器壞了,老陸也不在的話,她和那倆博士就能給修一修。

找原廠家談售後?可拉倒吧,來回的機票食宿接待費用,衛孟喜給自家男人當零花不香嗎?原廠家的霸王條款是,售後只能他們自己的人過來,一旦被別人維修過,他們就不認了。

所以,衛孟喜從一開始就讓老陸來好好的學習了一下,就為了以後做準備呢。

這時候,咱們國家沒有核心技術,花高價買別人的東西不說,還要自費維修,這就跟請了一尊大佛似的,請來容易送走可就難咯。

但衛孟喜也不是吃素的,她能花這麽多錢投資一個水廠,主打的也將是國外市場,花出去的錢她總有一天要加倍從老外身上賺回來。

現在她跟費薩爾已經能自由溝通了,因為雙方都聘請了英語翻譯,從水廠正式開業的這個月起,每個月開始正式為費薩爾供貨十萬瓶,不過這老滑頭也狡猾得很,他不要玻璃瓶裝了,說改為塑料瓶方便運輸,利潤是少了那麽幾分錢吧。

衛孟喜不在意,她相信以後費薩爾的拿貨量會越來越大的,等到那些普通的有錢人都習慣喝她的水之後,她還打算把價格漲一漲。

對於一個擁有一百多萬人口的沙漠極度缺水國家來說,又是礦泉水這種每天都必不可少的消耗品,一個月只能賣掉十萬瓶……其實,也是費薩爾的“無能”。

當然,這也說明,對於那邊真正的有錢人來說,還真看不上喝自己的水。

所以,在礦泉水的知名度上,衛孟喜打算做點文章。

具體怎麽做,她還沒想出來,但開業儀式還沒開始,她正在等消息。

“小衛現在還不開始嗎?我看區裏領導都來了,就上次那個常務副區長,現在已經是區長啦,他的車牌號我記著呢,就快到了。”

劉桂花這幾年作為一員猛將,跟著衛孟喜跑的地方多,見識也歷練出來了,以前要是見到區長,也就是縣長級別的,還不得小腿肚子打轉啊?

衛孟喜趕緊整理了一下米白色的職業套裙,頭發盤起來,只用一根簡單的發簪固定住,腳踩一雙平底單鞋,趕緊就迎出去。

剛到門口,劉區長的車子還沒來到,她站定,在玻璃上打量自己著裝沒有不妥當的地方,這才松口氣。

這種場合,一切打扮以商務得體為主,但還得考慮到很多領導有可能個子都沒她高,所以只能放棄高跟鞋,選擇一點增高功能都沒有的平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