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4/7頁)

於是,衛孟喜就指著標準上的鉛、汞、銀、揮發物、、亞硝酸鹽幾項,再對照自己初步化驗出來的結果比對,都是遠遠低於國家要求標準的。

王慶玉這才終於“嗯”一聲,又繼續把報告看完。

半小時後,“500毫升的單價打算賣多少?”

“一塊。”

王慶玉本來正在撓後腦勺的手就頓住,“一塊龍國幣?”

“對。”

王慶玉眉頭立馬皺起來,“太貴了。”說實在的,目前國內僅有的幾款礦泉水,同樣毫升數的,單價也就在三毛左右,就這老百姓還覺得貴呢,她一來就直接定別人的三倍還多,這有點過分。

衛孟喜早已料到,對自己定的價格,她肯定不會同意,此時也就直說了:“礦泉水在一定年限上是不可再生資源,賣一瓶少一瓶,而且礦泉水生產灌裝對周圍環境要求很高,一旦長壽山正式開辦了水廠,周圍一定範圍內就不能再開展農業種植,就是生活汙水的處理也必須提高標準,這些農戶的損失、居民的汙水成本都得我來補償,我覺得不高。”

這是實話,雖然現在還沒人跟她扯,但以後廠子一旦開起來,這是必須面對的事實。

要是不事先把可能出現的隱患解決掉,以後生產過程中有人來訛詐她怎麽辦?要是要人故意搗亂,往山裏噴灑農藥化肥怎麽辦?畢竟,礦泉水源一旦被汙染,想要繼續生產就基本等於沒戲了。

按照目前的食品安全法規,礦泉水生產基地的原水源,可是一年檢一次呢!檢測出問題,就是主管部門沒找衛孟喜麻煩,衛孟喜自己的良心也不會再賣下去。

“另一個我賣高價的原因,就是咱們這做的是出口生意,賺的是外匯,跟他們國家賣咱們的石油比起來,這點水錢算啥?可要論稀有程度,他們遍地是石油,大沙漠裏隨便鉆一下就是油,咱們的大沙漠裏能鉆出水來嗎?”

王慶玉居然無言以對,可又隱隱覺得哪裏不對。

“對了,一塊是塑料瓶裝的價格,如果他要上次那種玻璃瓶裝的,則是一塊二。”

衛孟喜不給她仔細思考的時間,“王行長別擔心,我這是為國家賺外匯,有了外匯,才能有錢買到更多的先進設備,為咱們四化建設做貢獻。”

王慶玉再次無言以對,“行,那你跟我來。”反正,老外也不是傻子,要真不合理,他也不會要。

說著,她就把衛孟喜帶到自己辦公室,撥通了外商的電話。

衛孟喜全程聽不懂,再加上王大行長一直是喜怒不形於色的,無論說啥都沒有明顯的“高興”或者“失望”,光看面部表情讓人一點也猜不出來他們到底談了啥,談的效果怎麽樣。

她幹脆就轉移注意力,把視線投向她辦公桌,那上面的東西整整齊齊的擺放著,而且分類明確,十分有規律,這說明這是一個邏輯思維很強的人。

桌面也很幹凈,衛孟喜見過的領導也不少了,無論是以前的徐良、張勁松還是湯團長姚處長,他們的桌子都沒有這麽整潔。她不覺得這是性別的原因,因為同樣是男性,人家老陸的也很幹凈,哪怕是畫圖工具多如牛毛,他依然能做到紋絲不亂。

這就是一個人的性格和習慣的問題。

衛孟喜繼續打量,發現她桌子上還放著一張黑白照片,那是一張合照。

照片上的偉人很慈祥,合影的女孩也就十五六歲的樣子,穿著一身綠軍裝,胸前還戴著一枚徽章,兩個麻花辮垂在肩頭,青春洋溢,眼神堅定且透著光,那是一種“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鬥志和朝氣。

五官變化並不大,但不知道為什麽,現在的王慶玉眼裏,已經沒有了那種光。

衛孟喜忽然就鼻頭發酸,她不敢想象她一個二十出頭的女孩在北大荒結婚,在北大荒懷孕,一連兩次胎死腹中是怎麽熬過來的……那是一種這個時代已經越來越少見的信仰的力量。

這個人,哪怕當年明亮的雙眸已經沒有光了,但光並未消失,而是存在她的心裏。

正想著,王慶玉已經掛斷電話,拿著電話中記錄好的信息走過來,“他需要上次那樣玻璃瓶裝的500毫升的礦泉書1000瓶,明天匯款,要求你一個星期後把貨送到京市火車站,會有專人來接。”

“一千瓶?”

要說不失望是假的,搞半天輾轉多人才要一千瓶,啥叫雷聲大雨點小,這就是嘛。

“怎麽,你嫌少?”

衛孟喜實話實說,“單量太小了,我還以為是以萬為單位。”

“先把第一批交付出去再說吧。”

第一批?難道後面還會有?而且聽她語氣很篤定……衛孟喜當即心頭一喜,有一才有二嘛,廣交會都結束兩個多月了,外商還在龍國,說明他是經常往龍國跑的,這樣的話每次少要點,多要幾次也是一樣的,畢竟才第一次買嘛,他們國內市場反應什麽樣總得先試探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