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4/7頁)

黃姐笑笑,心說這姑嫂倆的性格真是完全反著來,一個急吼吼火燒眉毛,一個穩坐釣魚台,也不知道是真的吃準了她們,還是有另外的門路,選擇多,不差她們這一個?

想到後一種可能,她也慌了,“是這樣的,如果衛女士真如電視廣告上所說的,願意每賣一支筆就給殘障人士捐獻一角錢的愛心,那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我們金水市殘聯?當然,我知道以衛女士的人品,肯定是言出必行的,如果你捐給我們這邊,我們這邊也能為你的廣告事業加一把力。”

衛孟喜挑了挑眉頭,她等這麽長時間,肯定就是等著釣大魚的唄,當然要看看魚到底有多大。

“是這樣的,如果你不介意的話,這次捐款活動,我們市殘聯會聯系省台的記者,屆時將會把我們的捐款交接儀式寫成一篇文章,第二天發表在省報頭版,你看怎麽樣?”

三十年後有買熱搜的,現在就有買報紙的,但報紙頭條也不是那麽好買的,老百姓也有一定的鑒別能力,你要是個體戶自己買,買得太明顯那就是適得其反,但如果是官方出面聯絡的采訪,那就不叫買。

衛孟喜現在廣告已經打出去了,感興趣的人很多,從侯燁接到的電話數量就能看出來,但問題是沒人相信他們會真的捐款。

如果能有一家報紙,恰巧采訪、拍攝到他們捐款的情形,寫一篇客觀公正的報道出去,那無疑是告訴所有正在猶豫的人,不相信的人:瞧瞧吧,人家萬裏文具廠說捐款那就是真捐的。

錢都親自交接到殘聯基金會手裏了,你還不信嗎?

報紙都報道了,還能有假嗎?

衛孟喜可以肯定,黃姐能拋出這樣的橄欖枝,絕對是仔細研究了她現在正缺什麽的,而廣梅就充當了中間人,給老陸打電話問過最近她忙什麽的,才推論出來的。

“媒體采訪報道,我相信這對於黃領導你們部門也是一件好事,但我現在的問題是,廠子不在金水市,要在金水市我絕對是良好市民,第一個捐給你們,實不相瞞,粵東省那邊也想讓我們捐給他們,畢竟廠子在那邊……”

黃姐心道不好,這跟自己預料的一樣,難怪衛老板這麽長時間無動於衷,就連她親親小姑子出面都說不動,原來是粵東省的同行也想拿到這筆善款啊!

本來,願意在這種清水衙門工作的,大部分都是有慈善之心的,這時候經濟不發達,也沒有那麽多的企業給捐款,每年願意捐款有錢捐款的就那麽幾個,能爭取到一筆善款單位面子上好看,對當地殘障人士更是好事,這是能直接惠及他們的。

每個地方政府都缺錢,能撥到他們這種單位的款本就少得可憐,能拉到“外援”就是一種政績,一種實實際際能做好事的政績!

看來,她們怕是還來晚咯,黃姐心裏著急,嘴上也忙道:“小衛老板,要是有什麽難處只管說,我一定幫你解決,就是我解決不了我也給你想辦法去。”

話才出口,她就有點後悔,這話說太大太滿了。

但現在反悔更不像話,於是只能在心裏期待這個衛老板是個拎得清的,可別給她整一些破壞原則的要求出來。

“黃姐您也知道我們做民營企業的,其實也沒多少底子,全靠國家政策好,既然說出去的話,就要做到,我是怕我把錢捐給你們這邊,粵東省那邊不知情,還以為我們是自己後悔不想捐了呢,就是想問問你們有沒有辦法,做一個全國性的宣傳,能讓那邊的人都知道?”

見她為難,衛孟喜又笑著補充:“其實也不用太多,就一篇文章就行。”

黃姐也是聰明人,一聽就懂了,迅速在心裏衡量事情的難易程度,用一筆善款換一篇全國公開報紙的報道,她們部門能做到嗎?

衛孟喜本意也是做善事,“按照目前我們文具廠的銷量來計算,目前已賣出五萬支圓珠筆,五千塊善款我們將會按期交付給慈善基金會,如果黃姐你們那邊方便的話,我隨時恭候。”

黃姐和廣梅的眼睛同時亮起來,“唰”一聲齊刷刷移到衛孟喜臉上,居然有這麽多?!

她們其實一開始想的是幾百一千塊左右,要讓誰家富起來是不可能,但買成米面糧油或者孩子文具書包之類的送給殘障家庭,盡量讓大家都能“嘗個味兒”。

可要是五千塊的話,能做的事可就太多了!

要知道,一個普通工人的月工資也才兩百塊不到,五千塊已經相當於是一個工人三年的工資了!這要是拿去聾啞人學校,盲人學校,給他們買書買字典的話,那就是全市的特殊人群都能享受到的福利!

黃姐當機立斷,“行,我去想辦法,到時候一定給你在全國日報上發一篇專題文章,為你們廠正名,讓大家都知道你們的廣告不是虛假宣傳,而是真真實實在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