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第4/6頁)

想到這些,衛孟喜第二天回到羊城,也沒急著回石蘭,而是繼續在羊城到處閑逛,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樣。

“老板,咱們今天去哪兒?”彩霞在港城見識過大場面之後,忽然人就開朗了很多,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一雙眼睛亮晶晶的,小臉黑中透著隱隱的紅。

“去文具廠。”

“哪個文具廠?哪兒呀?”

見老板搖頭,她立馬苦著臉,“那咋去呀?”

她們待的時間長,不可能還讓韋向東車接車送,這幾天都是她們自己出去坐公共汽車或者走路。老板連文具廠都不知道在哪兒,簡直是大海撈針一般的出行計劃嘛。

這時候的紙質出版地圖,主要還是以交通圖為主,她要想找某個具體的廠,沒有電子地圖搜索功能,非常難找。

“咱們打車。”

“打,打,打車……怎麽打?打壞了要賠錢吧?”嚴彩霞目瞪口呆,一連串問題把衛孟喜逗得肚子疼。

這人,跟衛東還有點像。

“別廢話,跟我來。”說著,衛孟喜就領著她,走了一公裏左右,找到一座標志性大樓,這才站在路邊招手。

兩個操著外地口音的女同志要是站在招待所門口打車,這不是告訴別人她們就住那兒嗎?這年頭南下被搶的淘金客也不少。

很快,打到了一輛黃色的面包車,像個黃橙橙的大面包,松松軟軟的,感覺,坐上去也還挺舒服,主要是這司機師傅把車廂內收拾得很幹凈,沒有一般出租車的各種異味。

司機也很健談,發現她倆不是本地人,就用很燙嘴的普通話跟她們交流,聽說要去文具廠,還耐心的給她們介紹現在羊城有哪些文具廠。

嚴彩霞一路目不暇接的看著窗外,衛孟喜就留心聽司機說的那幾個文具廠,分別分布在羊城東南西北幾個片區,她幹脆指了個最遠的,“先去南明文具廠吧師傅。”

司機很開心,去得遠,他賺得就多啊,於是更加賣力,說這個廠是老字號,已經有上百年歷史了,以前是個宣紙廠,專門從安徽運材料來的,後來專做各種筆記本牛皮紙文件袋什麽的,生意很好。

衛孟喜也沒進去,就在門口遠遠的看了一會兒,又去找門衛聊了會兒天,她只要想找誰聊天,是能聊起來的。

嚴彩霞則被她派到大門口對面的小賣部裏買冰棍兒,順便聊天。

十二月下旬的羊城,吃冰棍兒其實也是冷的。

但彩霞屁顛屁顛就去了,因為她從不質疑衛阿姨的任何決定,指哪兒打哪兒。

她面龐稚嫩,看著淳樸,很容易就能跟人拉近距離。

聊了一會兒,她們又繼續打車,去剩下的幾個大文具廠,都是一樣的兵分兩路,一個去小賣部,一個給門衛大爺發兩根煙,或者直接送上一包,然後就能聊一兩個小時不停歇。

雖然有些本地人講的話她們不大聽得懂,但能在廠門口當門衛的大爺,都是能講點普通話的。

而嚴彩霞去“買冰棍兒”也有別的收獲——她居然在那些小店裏發現各種各樣的文具,都是從對面廠裏拿出來的,她想起老板說的,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聊天套話是一方面,還得拿錢買點實物。

這幾天跟著老板跑,練出一點感覺,她隱約覺得買點文具會“有用”。

從早上九點多出發,回到招待所已經是晚上八點多,衛孟喜拿出筆記本,把倆人了解到的內容做一個歸納總結,橫縱對比。

一直寫到夜裏一點多,衛孟喜對羊城這幾個大型的文具廠才有了基本的了解。而在彩霞買的一堆文具裏,她還發現了自己店裏的七八款熱銷產品,這些產品都是文具廠的職工福利,很多工人用不完,又沒時間去各大市場蹲點兜售的話,就會便宜處理給門口的小賣部。

“這幾只筆,你確定是從東陽文具廠門口買的嗎?”

“確定。”彩霞想了想,又說,“當時我就覺著跟咱們店裏的像,賣價也比咱們的便宜多了。”

這是處理的嘛,那當然。

至此,衛孟喜可以肯定,張兆明的文具就是東陽文具廠的貨,就是不知道他是直接從廠裏拿貨,還是通過中間商。

不過,有這個消息就足夠了,衛孟喜手裏轉著一支圓珠筆,眯著眼睛思索片刻,下樓找前台給胡美蘭打了個電話,讓她今晚找張兆明再要一批貨,金額在一萬塊左右。

胡美蘭略奇怪,上次拿的貨不是還有嗎?但她依然照做。

“明天咱們繼續去東陽文具廠。”

“好嘞!咱們天天去都行!”

彩霞很喜歡這種東奔西走的“工作”方式,以前在書城就經常跟著黎安華跑,每當辦成一件老板交代的事,倆人都超有成就感,總要悄悄去衛家宴裏吃一頓。

可惜啊,得挑侯奶奶不注意的時候去,因為她老是說他們,讓他們別身上有兩個錢就亂花就抖起來,要省著花,以後自己買房買車攢嫁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