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3/7頁)

“老爺子您家住哪兒?”

老人也不會說話,衛孟喜心知這是問不出來的,直接送醫院吧。可老爺子倒在地上看著瘦,但真攙扶的時候才發現身材魁梧,自己一個人也背不動,只能路邊招了一輛三輪車,“同志你好,去最近的醫院。”

一路上,衛孟喜幫著老人敞開衣領,擔心他是中暑,又給喂了點自己水壺裏的溫開水,又是掐人中的,反正她又不是專業學醫的,只能根據自己生活經驗,把一切自己能想到的方法都給用上。

幸好市醫院就在附近,三輪車師傅喊著“救命”,有醫生和護士就趕緊簇擁過來,大家擡擔架的擡擔架,吸氧的吸氧,量血壓的量血壓,一下就把老爺子推到搶救室去了。

進搶救室之前,衛孟喜想了想,交了一百塊醫藥費,“要是需要用上什麽好藥,你們就盡管用,不夠我再……”找他家人要就行。

但醫院的人卻誤會了,以為能這麽豪橫舍得花錢的,怕不是什麽非常親近孝順的家屬,還留下一名年輕大夫問衛孟喜,“你家老人平時有沒有高血壓?心臟病?都吃些什麽藥,有沒有規律服藥,控制效果怎麽樣?”

衛孟喜知道這可是關乎搶救的,不能亂說,“我不是家屬,我是走路上看見他暈倒送來的,我也不知道他住哪兒。”

醫生一愣,“那你來留個地址和聯系電話吧。”

衛孟喜怕後續有什麽的話還要聯系,就如實留下了。本來她倒是想返回原地,問問附近居民,認不認識這個老人,找找他的家屬的,但她的生意掉了一環就整條線都要被耽擱,只能先上書城拿貨,第二天來賣鹵肉的時候再去打聽吧。

一般來說,只要家裏人發現老人沒回家,肯定會出來找的,除非老人獨居。

想到這個可能,衛孟喜也不敢馬虎,第二天早早到達小菜街,先去醫院一趟,想看看老人家怎麽樣了,昨天預交的一百塊錢,也不知道夠不夠用。都這時候了,她也倒是沒把賴賬的可能放心上,要真有這樣不孝的兒女,連老人一百塊救命錢都要賴掉,那她也只能自認倒黴,祝願這些人自己以後都沒有老的一天吧。

“同志你好,昨天中午一點鐘左右送來搶救的老人怎麽樣了?就那位穿灰色毛衣的老爺子。”

護士擡頭,“剛剛你們家屬不是給轉走了嗎?”

衛孟喜有點吃驚,“轉走”是說搶救過來以後再轉院,還是轉病房,或者是……

“還挺嚴重的,是中風,以後你們家屬可得小心點,不能再讓老人一個人出門了,這次能搶救過來,下次就不好說了。”說著,又有別的病人家屬過來,護士就忙別的去了。

衛孟喜松口氣,說起來,倒是比去年的陸老太還好點,柳迎春的信裏,她可是直接中風的,就連廣梅和老五也說,他們媽養了一個多月半邊身體還是不協調的,至今還沒恢復過來。

反正,她是一點也不會愧疚的,氣到中風關她啥事,她只是把這麽多年她做過的事輕輕地回報給她而已,就這就要被氣中風,那以後豈不是要活生生被氣死?

想著,衛孟喜就不問轉哪兒去了,忙著趕回去看攤子。

消費者都是有慣性的,連續幾天買過她的鹵肉,即使沒買過的,也是連續幾天看見熱熱鬧鬧的,在心裏已經接受並習慣了她的出攤時間,她遠遠的看見,隊伍已經排得老長了。

剛開始衛孟喜是不太習慣聞那麽多辛香料的,但賣的時間長了,哪一天要是有事沒聞到,她還覺得不習慣,鹵肉味在她腦海裏已經跟“錢味”劃上等號。

只有錢不會辜負她,這個道理衛孟喜再一次體會到了。就在她每天來回的奔波中,劉桂花在窩棚區也把店看得好好的,到陸廣全正式參加高考前,小攤加門店的單日營業額已經穩穩的達到了160元,而凈利潤也是60元。

從勞動節後幾天到七月五號,剛好整整兩個月,刨除衣食住行花銷出去的,衛孟喜手裏有了四千塊錢!

她早已沒了一開始的激動,掙到第一個一百,第一個一千的時候,她激動得走路都哼小曲,到現在第一個四千塊,她倒是淡定多了。

雖然這年代見過這麽多錢的人還不多,但距離萬元戶,還一半都不到。關鍵是,他們現在還沒有真正算得上“房子”的地方,一家七口人還擠在一間只有十二三平米的小窩棚裏,這點錢,真的還不夠多。

要怎麽讓錢生錢,把手裏的錢變得更多,多到能買房置業,能買車代步呢?衛孟喜一直在琢磨這事,現在最理想的就是繼續擴大經營規模,把鹵肉店打到市裏去。

有固定門面跟擺地攤是不一樣的,擺地攤時不時會被治安隊的人攆,有的時候是公安,有的起工商,小菜街每隔幾天就要被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