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國師徐福(第2/4頁)

只因,近到閣內的誰不想煉就“長生不老丹”一朝躍上枝頭Bianc變鳳凰呢?

就算是煉不出丹來,但能往丹房中一坐便能有俸祿,誰又願意在外頭東奔西跑的呢?勞累不說,那些妖鬼的實力他們也不清楚,萬一碰上個硬茬將自己搭進去了該如何是好?

當然,跑外務也有跑外務的好處,那便是也會向尋常衙門官吏那般有“政績”記錄,有升遷的機會。

只是他們卓靈閣又與其他官衙不同,基本上是一個蘿蔔一顆坑,上面的人只要不犯錯就會一直在你上面兒呆著,不存在“調任”一說。

就像國師,只要他不會哪日發瘋行刺陛下,他便一直是大秦的國師。

因而就為了這麽渺茫的升遷機會讓人像拉磨驢似的跑外務,自然沒人肯幹,這導致他每每派人出外務時下面的人都是推三阻四百般不情願。

如今可好!自願拉磨的驢送上門來了,不管他是那一派的人,想要做什麽他還能有不用之理?

縱然這人有七竅玲瓏心,也不過是個尚未及冠的孩子,自己闖蕩江湖半生,如今又坐在上郡卓靈閣的掌司的位置上還怕壓不住一個十幾歲的小娃娃嗎?

阮陶見對方面露得意之色,便知道自己這話說得對方很是滿意。

於是他繼續道:“況且,我今日去並非一個人去的,乃是與趙府的杜甫杜先生一塊兒去的。我二人到那處尋了半日,就只見到幾只得了靈智的麻雀,與狐有關的也就這勞什子了。”

聞言,毛宜不忘嘲諷兩句:“出去不帶閣中的兄弟,反倒是跟著趙府上的門客一同去。雖說你是長公子薦來的,卻也要懂得避嫌,這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長公子養得門客呢。”

隨後他嫌棄的指著地上綁著狐裘的稻草人:“百姓報案說是‘有狐口吐人言惑人’,你覺得是這玩意口吐人言?”

說著,他陰惻惻的撇了阮陶一眼:“那話可不止一人聽見了,你若是想滿上弄下這點兒伎倆可就太兒戲了些。”

見狀,阮陶知道那狐狸的說的話這面前這只老狐狸定然知道了,而且對方知道的還比他早。

那般大逆不道的話知道了卻不曾往上報,也不曾派人早早去探查,分明就是坐等著事情鬧大。

阮陶煞有其事的說道:“我與杜先生走到山腳下時偶遇一老翁,那話究竟是什麽話我們也都知道了,實在是不不敢說出口。”

“當時嚇得我二人仔仔細細將那山頭翻了好幾遍,與狐相關的確實就只有這勞什子。”

“阮陶啊!”毛宜裝腔作勢語重心長道,“雖說萬物有靈這不假,但你說你將這東西交到京中去告訴刑部和大理寺說這玩意兒成精了,你說他們會不會覺得咱們卓靈閣將他們當傻子?”

“可,我與杜先生搜了那麽久的山,與狐相關的確實就這玩意兒啊!”阮陶咬死不松口,“您若不信,要不您親自去搜山?”

一聽這話,毛宜故作嗔怒道:“你這是什麽孩子話?交給你的事情,你當然得做好!做不好就讓上面的人給你擦屁股?那你怎麽不說讓國師親自來搜山?”

“您別急,您細細聽我說。”阮陶賠笑道。

他模樣生得好,笑起來像一朵花兒似的,無論如何也讓人討厭不起來。

毛宜涼涼的瞥了他一眼,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那老翁說聽到了狐狸說話,而且那附近也並非只有一人聽見,說明這話不假!”阮陶道。

毛宜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只是,我細細搜過山上,與狐相關的確確實實只有這一件東西,我估摸著便是山中那幾只開了靈智的麻雀過於頑劣,常愛在山中布雲遮霧,雲遮霧罩下村民們眼花,故而將這纏了狐裘的稻草人當做了狐。”阮陶解釋道。

毛宜嘴角勾起了一個嘲諷的笑容:“那狐開口說話你又做何解釋?”

“這正是我要同您說的!”阮陶拍案而起!

毛宜被這驟然一聲響驚了一跳。

只見阮陶走上前來,壓低了聲音煞有其事的說道:“這既非妖禍,便是人為。有人接著雲霧你用這纏著狐裘的稻草人作假妖狐刻意散播了那些大逆不道之言。”

毛宜盯著面前漂亮的少年半晌,隨後道:“你的意思是這並非狐妖之亂,乃是有人刻意作亂?”

阮陶點了點頭:“東西就在這裏,乃是京中慶廣樓的手藝。”

兩人對視著,從彼此眼底看到的只有清明。

毛宜當然知道阮陶在扯謊,他在江湖混了將近二十年不是白混的,若是連阮陶這點兒小把戲他都看不出來,那他就可以退位讓賢了。

阮陶自然也知道自己騙不過毛宜,他也沒打算騙對方,不過是借此給對方一個裝瞎子的機會。

“大楚興、陳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