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第2/3頁)

這一年,韓學禮也掙了不少錢,光冰箱廠跟他合作的壓縮機制冷技術,就能夠讓冰箱省電節能百分之三十,韓學禮最近還在做一個大項目,也是跟家用電器制冷技術相關,他現在做的是空調的壓縮機技術,如果這個項目能夠做成,家用空調大面積面世,會比前世提前好幾年。

這樣算下來,韓學禮拿到的分紅其實也不少,他現在研究生還沒畢業,已經有幾個廠家開始深度接觸到他本人了。

“說是現在工期排滿了,要做完都要一年,這附近也沒幾個泥瓦匠,要找別人恐怕也沒那麽容易。”

“我找了本村的幾個幫忙,到時候需要小工也能有人搭把手。”

“有錢就能辦成事。”

兩人說著往家裏走。

這幾年村裏的變化太大了,早幾年過來都是坑坑窪窪的土路,現在去市區的馬路都修成了柏油路,雙向雙車道,在於小麗印象中這個城市的變化就是很快的,很多人吐槽一周前是一個樣子,下一周又是另外一個樣子。

於小麗指著不遠處問:“以前那裏是不是有個坑,一直沒人修,後面還是你挖了石子泥沙去填的。”

韓學禮假裝忘記了,那條爛路老司機都習慣了,可是有一次於小麗進城,坐了韓學禮的車子,經過那裏的時候顛得她快從車上掉下去,回來他就挖了一筐子泥子,把那邊給填上,但是後來於小麗進城再也不坐他順風車。

後來,他還聽於小麗跟人家講:“那個司機開車不行,屁股都快顛散架。”

韓學禮哭笑不得,他真的不是故意的。

兩人走了一截,一道回到了家。

初一祭祀,上山給祖先燒紙燒東西。

初二各家各戶開始串門拜年。

初三晚上,韓大金把全家人叫到一起,每年難得子女們能聚在一起,以前人多吵吵鬧鬧的也煩,現在人呢都出去了,想家裏吵吵鬧鬧的日子都少了。

就說韓學禮,回來也經常回來,往年都是農忙時候回來給家裏幹幹活,也順便探訪一下父母,一年能回來住的日子兩個巴掌就能數清楚了。

韓學美出去以後也很少回,就算回來也是數著日子就走了,寒暑假她要掙錢,哪裏有時間往家裏跑。

再說韓學文,從陳曉柔走了以後,家裏就散了,中間韓大金不是沒勸過他低個頭跟陳曉柔求個好,可韓學文就跟被鬼迷了一樣。

今天也還算齊整,可孫子這一輩裏面只有萌萌一個人,看了也不免有些遺憾。

剛吃過晚飯,兒媳婦跟閨女做的,韓大金正坐在家裏頭喝茶,看閨女進來,招呼著她也坐下,讓於小麗跟萌萌也坐下,這是家裏要開大會的架勢。

韓學美倒了杯茶過來,韓大金喜歡喝粗茶,後來於小麗也掙到錢了,給他買了上好的小青柑,結果他也喜歡,現在手上經常端著個搪瓷杯子出去,跟人說是兒媳婦送的茶葉,那茶葉是真香,陳皮的香味兒跟普洱的香味纏繞在一起,比韓大金喝了一輩子的粗茶都香,要不是子孫們都出息,韓大金知道自己是喝不上這麽好的茶葉的。

“爸爸,你這晚上喝茶的習慣還是沒改啊。”

“你這傻孩子,以前窮晚上餓了,就想找點東西填填肚子,家裏那會兒有什麽,也就只有粗茶。”別說七十年代了,就前頭幾年,陳雪華當家的時候都吃不飽飯,想起這個來韓大金就有些得意,這幾年他還是有些成就跟建樹的。

韓大金把子女們都叫過來,就是要說土地征收的事。

按陳雪華的意思,簡單粗暴的,全家的征收款都得給他們,以後這錢他們拿著分配,也就是拿捏子女的資本,可韓大金不是這個意思,畢竟土地是分到人頭上的,正經按面積征收按面積給錢,雖說韓家的人口多,可又不是扯不清楚的事,簡簡單單的按人頭分了,誰的錢就給誰,他們老兩口也有一份土地,分到的錢拿在手裏也是美滋滋。

老兩口吵了一架,陳雪華罵罵咧咧了好幾天,就是為著這事兒不舒坦。

其實土地征收也攏共沒幾個錢,如果是按照國家基礎建設去征收,這錢就不多,可要是以後改成工業用地,那些土地是要賣給企業,或者是給政府建成工業園,以後出租的,土地使用費自然也多。

新圍村的土地是全面的征收掉了,一部分要拿來蓋工業園,以後出租或者售賣給企業,一部分是拿來修路建公園的,當然有些人家裏的土地是拿來賣的,這些人想分開了分,那些家裏土地征收了修路的人自然不同意,在開會之前就吵吵半年了,村裏最後決定平均下來分配,按照土地面積,分到個人手上,一畝地征收的價格是五百塊,以後村裏按照租金分紅,一年也有分紅若幹。

韓大金把當地的政策一講,慣常感謝國家感謝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