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祖龍窺道,帝師臨塵

春秋戰國時期,本就是奴隸制瓦解,新的制度建立起來的過程。

而之所以會促成這種變化,乃是由各方面共同左右而成,但其中關鍵,還是列國爭霸之中,依循舊制的國家相對落後,不利於其稱霸、爭霸,必然會被逐漸淘汰。這毫無疑問乃是興衰交替、強弱分層的過程,用來闡述興衰之說,是再合適不過的實例了!

而此刻能同立於這座宮殿中的幾人,自然都是眼界開闊、見識過人之輩,聽得陳錯的這番話後,一下子便都明白了其中內涵,更遑論秦王政。

不過,這位秦國至尊依舊是神色平靜,微微點頭,淡淡說道:“你說的這些,確實是秦國之所以崛起的緣由,那正好證明了我強秦會一直強盛下去,因為這其中的原因並未改變。之前是秦國自渭水而起,重新恢復河西之地,未來便是強秦一路向東、向南,吞並諸國之地!”

說著說著,他的眼簾微微垂下,道:“或者,你也如其他人那般,覺得我強秦行的乃是苛政,更是窮兵黷武?但這般苛政之下,我秦國卻是越來越強,人口越來越多!窮兵黷武之下,我秦國的疆域卻越來越大!”

眾人聞言,也覺得頗有道理。既然秦國強盛的原因還在,並且也確實扭轉了秦國的頹勢,塑造了如今的強秦版圖,那麽只要維持住當下的架子,未來又為何會衰弱呢?

因此,秦王此言一出,莫說是殿中人心,就連那充斥各處的偉力,都仿佛認同了一般,不斷的朝著他的身上匯聚!

但便在這時,陳錯笑了笑,明顯還有話要說,卻看得李斯等人心中一抖!這時候還要反駁?那可真要觸怒王上了!真要是惹來怒火,自己等人說不定都要被牽連!

但被秦王政盯著,又沒有人敢做出頭之鳥,出言阻止。現在他們只希望,陳錯能看出氣氛局面,見好就收。

偏偏,陳錯未能讓他們如願,依舊出言道:“興衰本就是相互轉化,過去的興盛之因,塑造了強盛之果,但這個結果,往往就會變成衰落的源頭。”

“哦?”秦王政眉頭一挑,“你且說說。”

頓時,整個大殿的氣溫都瞬間下降!

“由強盛之因衍生而出的諸多結果可謂繁雜,一時之間,也說不清楚,我便以大王方才提及的兩件事為例吧。”陳錯對氣氛變化絲毫不理,神色依舊,“那便是人口越來越多,與疆域越來越大。”

他伸出一根手指,不疾不徐的道:“原本的耕戰二十級之制,對最初的秦國人口而言,無疑是有利之制,能讓許多剛剛擺脫他人制約之人,一下子就找到目標,並且借助戰爭翻身為主,獲得田地、錢財與社會地位,因此人人奮勇,秦國便能以戰養戰,越戰越勇!但當時制度新立,說是二十級,其實處處空缺,位置眾多,上升渠道清晰,以當時的人口正好不斷奮進,占據各個位置,但百多年下來,當初的空位皆有人駐,早已形成龐大團體,占據偌大利益……”

到了這裏,他伸出第二根手指。

“所以結合大王所說的那第二點,這原本的強盛之因,興盛之始,便要漸漸偏離軌道,那便是疆域越大,可供攻伐的土地越少。”

此言一出,本就冷冽的氣氛,又凝重了幾分。

“天下或許廣大,但四夷皆是貧瘠之地,北方大漠,西邊瀚海,東邊汪洋,南邊十萬大山中更多毒蟲猛獸,不宜人居,真正的肥沃之地,其實便是諸夏沃土。大王方才說過,天下之土有二,秦國已占其一,這余下的土地越發稀少,秦國之人比之當初,人口已然翻了幾番,即便一人一塊地,又能支持多少戰功?何況,那些先得戰功之人,是會帶動後得之人,還是堵死後來之人?大王掌國多年,想來是能明白的。”

秦王政臉上的淡然逐漸消失,李斯等人的表情也顯露出擔憂。

陳錯卻還不停話,持續輸出道:“秦國國族的人口雖然增多,卻因為秦國國力強勢,不斷獲得嶄新領土,所以要遷徙秦民去往新的土地,但因為出生人口跟不上國土的增長速度,往往只能遷徙少部分國族。這群人到了原本山東諸國的土地上,無疑就成了人上人,從諸國原本住民的手中搶奪土地和財富,已然造成矛盾,這其實就是隱患!如這般隱患,擴張時固然不顯,可等秦國到了極盛之時,便有爆發征兆!”

大殿中徹底安靜,李斯等人噤若寒蟬。

最終,這詭異的安靜,還是被秦王政打破的。

他笑著搖頭:“你說的雖有道理,卻終究只是推論,何嘗不是局限於自身的學說之內?你說天下之土唯有中原?寡人卻覺得四夷之地,亦可耕作!你說秦人移居諸國將生禍患,寡人卻可將那些諸國的貴胄舉族遷移!沒了貴胄在上,天下黔首其實一般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