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第2/2頁)

記者凱特就是其中一個。

她本身也是鋼琴系出身,不過大學畢業之後就清晰地了解到了自己的天賦上限,畢業後果斷放棄了千軍萬馬走鋼絲的獨奏家職業路線,性格也不適合教學和伴奏,於是另辟蹊徑成為了一名古典音樂記者。

而她的成名作,則是一篇關於貝多芬的訪談。

一戰成名。

當年她不過是26歲,在巴黎裏混了三年,住在巴黎的郊區,窮得交完了房租就只剩下飯錢,每天上下班只能靠腿走三個小時的路,公交車都搭不起。她能在巴黎呆下來,完全就是德國人偶然的一把善心。

因此,她和貝多芬長久而隱秘的聯系就這樣保留下來。她也是經常能夠拿到浪漫社信息的記者,並靠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成為金牌記者。

時至今日,她和浪漫社,特別是貝多芬的關系都沒有斷,也因此格外關注相關的新聞,更是第一個清晰認識到狗卷荊鋼琴問題的記者。

狗卷荊的曲子還是貝多芬輾轉交給她的!

她興奮了一整個晚上。

這是一個爆炸新聞,炸的不僅是她,還有浪漫社、雜志社,甚至那些貴族們!

浪漫社在抗爭了這麽多年之後,原本似乎已經脫離了普通音樂界,被供奉上了神界的感覺,凱特覺得貝多芬未必樂意,但在民眾間的感覺就是如此。而近幾年由於靈感枯竭,創作的曲子越來越少之後,凱特就感覺到,被架了上天的浪漫社又呈現一種搖搖欲墜之感。

她不知道中間的原因,暗自著急,現在卻覺得狗卷荊是突破口。

她仔細分析了狗卷荊之前公開的視頻,剛開始看的時候還有些漫不經心,看著看著就專注了起來,到後面甚至是一首一首曲子扒他的技法,特別是那些細小的裝飾音和習慣性動作!

凱特一路追溯,可惜巴賽之前的視頻寥寥無幾,不然年紀更小的狗卷荊肯定能泄露更多關於他老師的信息!

不過現在的素材,也足夠她編寫一篇報道了。

在這之前,出於交情和未來的合作,她發了條信息給貝多芬。

德國人向來實際,一是一,二是二,這次卻只回了一個句號,凱特摸不清頭腦。她就用她的方式去理解:既然沒有拒絕,那就是可以。

於是凱特放下了一顆炸彈:《狗卷荊的老師——真相藏在細節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