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98(第2/3頁)

只是打主意歸打主意,用水方便歸方便,農村人看重親戚同族關系,喜歡族群而居,尤其還愛熱鬧,加上這年代起房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家家戶戶的房子都是住了幾十年的,輕易不動土,因此也就沒什麽人把房子修到溪口這邊來。

少有的那個意外叫杜星緯。

眼下,可能是陳辰給的理由充足的讓人無法反駁、加上劉冬雪勸,所以陳建業最後還是同意了,決定就把房子修在溪口那邊。

等這個決定傳到陳家其他人耳朵裏,大家都有些驚訝,等聽完理由,齊齊就靜默了,再仔細一琢磨……

這事妙啊!

除了距離村裏稍遠了點,其它基本無可挑剔啊!

陳建軍手裏也有塊地在溪口那邊,只是比陳建業那塊地距離村裏更近些,也不知道他們一家人怎麽商量的,最後竟也決定修在那邊。

陳家人一想覺得可行,雖然到時候兩家不像現在這麽不出院子就能聽得見喊聲,可也沒有離的特別遠,四舍五入也是住一塊了!

倒是老大陳建黨那邊……

老大家也拿出了幾塊地,可王桂枝不太舍得當下的房子。怎麽說呢?雖然眼下這房子不太夠住,但實際上也沒有特別破,住個七八年完全不成問題。

要是真的重新修了搬運了,那這邊的房子不就荒廢了?房子是要人住的,不然破敗起來就非常快。

王桂枝想著老二老三家都修的遠,他們就最好修的距離老房子近些,這樣老房子也不用荒廢。可想的挺好,現實條件卻不允許,他們手裏能拿出來合適當地基的地……都距離如今住的地方有些遠。

這可就叫人犯難了。

實際上不止王桂枝一個人覺得都搬走了可惜,但架不住他們想要住樓房的渴望、加上現在的房子的確住不太開,兩廂結合下就下定決心要修新房了!

那這怎麽著才能多全齊美呢?

最後大家商量來商量去,決定幹脆就把老大家都房子修在原地。

老二老三已經挑選好地基了,先把他們兩家的房子修起來,等他們搬出去之後再把兩家的房子推倒,然後再起老大家的房子。

別看兩家原先的房子不大,可實際上兩家的自留地都不小,合並在一起修個水泥房是綽綽有余的,哪怕圈個大點兒的自留地,也還有剩余。等老大家搬進新房後,那份余下的地以及老大家現在住的舊房子又重新推掉修成廠房,這樣一來廠房就在老大家隔壁,照看起來也方便。

至於這其中老二老三家的地都歸了老大家也不要緊,這就當是他們出了廠房的地,之後修廠房的錢再由老大家全出,而廠房最後不屬個人,而是屬於陳氏。

當然,這樣的協商並不一定百分百公平,總會有人吃點虧。可這些都是陳家人的事嘛,陳家人也不愛跟自己人計較誰占便宜誰虧了的這一點兒。

大家都覺得這個方案非常好,完全沒有任何意見。

這集思廣益後協商出來的主意,對此陳辰也覺得挺好。

修過房子的地沒有普通地那麽肥沃,用心整也要兩三年才能肥起來,要是直接拿來修房子,其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地基都選出來了,那之後就是著手修房子了,此時大家的意見形成了高度統一——全都要修成水泥樓房!

別問,問就是愛時髦!

這水泥樓房,那可是城裏人才住的!這幾層高的水泥樓房,那可是省城的人才住的!

自家要是修座省城人住的樓房,那這十裏八鄉的誰不高看一眼?

只是村裏修房子一向都是修木房子,水泥的房子還真沒人會修,這樣一來就不能請村裏的工匠來了。

只能去縣裏請人修。

八十四年永興縣的房子還沒炒起來,也沒有專業的建築公司,甚至就連普通的小建築隊都很稀少,這樣一來這件事就比較難辦了。

“總不能我們自己修吧?”陳建軍嚷嚷著。

“爸你會啊?”陳前說:“這修水泥房裏頭的名堂可多著呢,我之前聽人說,要是這柱子或者房梁固定的位置不對,這房子就很容易塌,我們自己住裏頭可不安全。”

陳建軍瞪他一眼,“你爹我不知道?要你說?”

陳前嘖一聲,“我只是提醒提醒,反正這房子得要找人家修過的人來修。”

“是得找有經驗的,最好是那種老師傅。”陳建黨說:“不過究竟去哪裏找得好好想想。”

大家對這些事真不了解,也就有些無所適從。

陳辰也不熟,穿來至今他都沒跟這方面的人打過交道,加上不是後世,連上網搜都不行。

最後大家討論一陣,陳辰思來想去才提議說:“我去找縣裏人打聽打聽,他們說不準能知道。”

李氏聞言就道:“我看這樣行!他們常在縣裏,知道的肯定比我們鄉下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