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蒿裏鬼國

國器乃鼎也。

可見老祭酒是覺得李鄲道這個人才華不錯。

但鼎的另一個身份是禮器。

三足為鼎,四足為尊。

鼎之三足,乃君臣民。

三者等長,方可久立,若分長短,便是容易傾斜歪倒。

夫子認為李鄲道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李鄲道開口道:“國器不敢當。”

“那夫子認為什麽是國器之德呢?”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夫子道:“國器之德必先忠國,愛民,孝悌,才可以才做國器。”

李鄲道點頭:“夫子說得不錯,這三點我都贊同。”

說罷笑道:“今日深有所得。”

祭酒詫異,我都準備好跟你論論道了,治治你這個杠精,沒想到你竟然說:“啊對,對,你說的都對。”

這叫祭酒不由得心中煩悶。

李鄲道問道:“若是不是貧道來問道閣下,而是一國之君主來問,祭酒會怎麽回答?”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已。”祭酒道。

李鄲道問道:“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呢?”

祭酒聽聞,長嘆一聲:“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說罷就有些疲憊似的起身:“小友請便吧,若要體悟聖賢,多用些心便好。”

丫丫有些不明白這個老頭為何突然有些落寞。

疑惑問向李鄲道:“他怎麽了?”

“他雖然精神達到了崇高的境界,但是現在的社會並非其理想的聖王治世。”

“但他知道他所推行的理念,只是當權者的工具,他想要推行的仁德禮義,都會在統治者的宣揚下變了味道,而他卻無可奈何,甚至只能妥協。因此他才嘆息。”

李鄲道剛剛反問,若是自己不是一個道人,是代表君主來詢問,他會怎麽說。

祭酒說了君臣父子之說。

丫丫還不懂得這些打了機鋒隱語的東西。

李鄲道給孔子上了一炷香,又花錢買了一支經過孔廟賜福過的毛筆。

在旁邊書肆,給丫丫買了兩本她不愛看的書。

丫丫臉都苦了,偷偷拿了一本齊諧,一本搜神記。

覺得這個還可以啃啃看。

隨後便是離開了此處,並無入孔子世家拜會家主,或者入孔林,祭祀墳墓的想法。

只是帶著丫丫去了泰山。

泰山乃是中華神話之中,除卻昆侖山外,第一神山。

號稱五嶽獨尊。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泰山神話故事也是極多的,蒿裏鬼國,蒿裏君,泰山山神,東嶽大帝,泰山奶奶,碧霞元君,乃至於泰山石敢當……

其中最著名的說法,便是“泰山封禪”,泰山山頂,乃是最接近“昊天”的地方。

在這裏說話,上天能聽到你的聲音。

自秦皇漢武之後,便穩固了人道神山的地位。

其文化底蘊,是其他山無法比擬的。

其名字也可看出。“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易·說卦》“履而泰,然後安”。“泰”字就有原來的高大、通暢之意引申為,“大而穩,穩而安”。隨即出現了“穩如泰山”、“國泰民安”、“泰山鴻毛”之說。

相傳遠古時期,黃帝曾登過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

當然這都是儒教給泰山造勢的說法,誰叫這是儒教的大本營。同樣也是為了自己那一套“天命”理論。

不過真正到了泰山,還是對這座神話大山產生許多敬畏之心。

只見李鄲道和丫丫在山腳下,見泰山之上,浩蕩冥冥的元炁之海,九重天上的天宮玉宇,這些凡夫不見,可是李鄲道卻是實實在在看得到的。

那巍峨的神話氣勢,厚重的歷史文脈,仿佛一真的有盤古頭顱的氣勢了。

丫丫也驚呆了。

李鄲道對著丫丫道:“咱們現在找個地方開壇,進入陰冥之地,蒿裏鬼國,泰山地府,找奶奶去,等會再去爬泰山。”

“咱們麻姑山什麽有這樣氣派就好了。”

李鄲道建道觀的時候,便用了泰山之石。

“丫丫,既然來了泰山,你可領悟了五嶽真形圖之中的泰山真形?”

“沒有。”丫丫直接道。

李鄲道哈哈一笑:“走吧,走吧,去蒿裏鬼國去。”

當下帶著丫丫尋了一處陰地,作法,開了陰陽通道,肉身進入了冥界。

“泰層雲郁冥冥。梁甫亦有館,蒿裏亦有亭。幽途延萬鬼,神房集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