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第2/2頁)

周毅擦擦眼鏡,說:“阮老師的高產紅薯不僅僅是品種好,他的栽培技術也是讓紅薯高產的重要因素。如果農民沒有經過專門的學習,開春了很有可能無從下手。”

周毅是純粹的門外漢,但他聽了蘇葉的建議聽了阮儒良的課,發現了很多問題。阮儒良新研制的“紅星一號”對栽培技術有一定的要求,那兩畝高產的紅薯地平時都是一群高中生外加一個中專老師料理,換成農民能不能順利上手,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技術上提升上去了,個人的文化素質也要跟上。

周毅想的很實際,想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單單只是解決他們的溫飽這麽簡單。既然要做,那就要從最基本的教育做起,從普及農村的文化教育做起。這件事雖然做起來麻煩,但後續產生的效益無法估量。

何老師興致勃勃地說:“首先語文很重要,大字不識一個怎麽能理解阮老師的高產栽培技術?”

蘇葉笑意愈濃,眼神愈發深邃。還好他們來了,否則她一個人肯定沒有精力去做這件事。

蘇葉的這批學生派上了用場,老師加上學生一共17人,周毅把上溝村154戶、共974口人劃成了9個班,恰好夠兩個老師帶一個班,還能輪班休息。

隆冬臘月,馬根生聽到周毅、何老師提出要給村裏辦掃盲班的時候,歡喜得心花怒放。

他目光灼熱地緊緊盯著眼前這幾個瘦削的年輕人看,一會給他們端茶送水,一會想著新知青宿舍恐怕不夠住了,要不要給他們蓋間屋子,那熱情歡喜的勁像是恨不得把他們吞下肚子似的。

馬根生知道,眼前的這三個老師都是正經的大學生出身!這年頭大學生鳳毛麟角,十分稀罕。他們不為名、不為利,來到窮鄉僻壤支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即便縣裏的高中老師都不一定是大學生出身,他們山溝溝竟然能請來大學生當老師,這不是祖墳冒煙是什麽?

他激動地說:“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麽話,我打心底地感激你們!周老師,何老師,還有小何老師,你們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國家的棟梁!”馬根生激動地握著周毅的手。

何老師幽默地說:“我們其實不算什麽呢,大學生又怎麽樣,大學生不也一樣來給你們種田?”

馬根生愣住。

周毅輕咳一聲,微笑著解釋道:“蘇葉老師其實也是名牌大學生,只不過沒有畢業。因為她今年剛好參加了高考,考了我們省的狀元。”

他頓了頓,補充道:“滿分狀元。 ”

馬根生聽了宛如被人點了穴,當場愣住了。他臉上寫滿了震驚,漸漸地他的眼睛跟揉了沙子似的,一個大男人感動得有點想哭。

蘇葉竟然是放棄了就讀名牌大學的機會來他們上溝村!他不知道這件事,蘇葉當時只是聯系了他,讓他幫忙開下鄉的介紹信,從來沒提過她考上了大學。

當晚,馬支書聽到幾個大學生要給村裏所有人掃盲,繼而聽兒子說蘇葉老師原來是高考狀元。他又驚又喜,這麽一想竟是一晚上都睡不著覺。

他十歲的孫子撇撇嘴說:“爺,你別光顧著高興了。咱們村的人能答應嗎?全都是大老粗,讓他們寫個字跟要了他們的命似的。”

馬支書一巴掌拍在桌上,胡須顫抖,“他們就是不想學也得給我學!輪得到他們不想?”

天大的餡餅自個都砸在頭上了卻不伸手去接,不是蠢就是毒。想想上溝村再富裕個一百倍,都花不起這筆錢請來那麽多大學生上課,他們好意思不答應?

何梅梅、周毅等人在緊張地編寫零基礎的教案,編好後上溝村的成人掃盲班就開班了。

隆冬臘月,男女老少都來到操場、空地,聽大學生老師講課。

何梅梅一個人教上百個人,要負責普通話的普及、還要負責給他們上“思政課”,累得嗓子都冒煙了,可是人卻很開心、飯吃得更踏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