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皇位子嗣問題(第4/6頁)

一些小門小戶犯罪後成本也在極速提高,即便有關系的人,也得掂量自己為了這麽個人渣值不值得。所以庇護成本也在快速提高。

而且犯事的人就不能再參與科舉了。

官身的門檻也在逐步提高。

容錚甚至還在各個官員的關系網安插了監視,平常官員沒事,犯小錯,她是不會從他們的關系網抓證據抓人的。

作為從現代過來的人,她很清楚落馬的大牛基本有一半是因為關系網也就是家庭。只要她抓住了這層關系網,大半的燕官就在她的掌控之下了。

她也不必擔心因為監督不夠,造成大錯。

而前期之際,確實有官員仗著自己關系戶,可以為所欲為,但等他後院失火後,他的那些靠山全部就散了。所以這些官員後院失火也一度讓不少官員開始分出心思管理自己的後院。

但一個人想成就一番大事,想貪汙一筆巨款,一個人怎麽做得來呢?三人成虎,總有一個人會露出破綻。所以容錚通過這些支線一抓一個準,並且抓的時候一揪就是一大把。

開始官員們認為盛世不能隨便殺官吏,這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後來,他們見識到了,越是盛世,陛下越是要殺,不僅殺,還讓貪官們三代內不許再入朝為官。而且還廢除了用錢挽官的條律,變成最多只能挽回一條命。

這讓不少人再也沒有僥幸的心理。

官員們知道自己無時無刻不被陛下盯著,就是被下官和上官盯著,不少人幹脆約束自己,以免丟了烏紗帽。

同時容錚還禁止送禮,禁止官身的人參加各種宴會,甚至宴席也得規範不得奢侈。

本來盛世就應該好好享受,下頭的人是這麽想的,結果盛世反而更嚴格了,宴席都不給辦了,否則就是貪墨了。

這股從細節上掃除的貪腐風開始掀起。送禮也成為了當下官員們所避讓的一節。

民間也是如此,但凡是公共職業的地方,不得送禮,得檢舉,還可以匿名檢舉。

這個檢舉風隨著清腐風掃去,開始不少人鬧得聲聲栽道,後來習慣了,聲音才變小了。

百姓們發現他們去辦手續的速度也快多了,還不用花錢,於是大家爭相贊美陛下的掃腐行動。

鑒於盛燕和大燕前後才三年,經濟就已經是十年之差的變化了。

容錚還讓沈立林和鄭錢聯手去統計民生家庭收入情況,沈立林和鄭錢將指令發下去,每家每戶開始調查,為了防止數據造假,每次他們都會分不同一批人去統計。

三個回合下來,他們以陛下定下的標準,普通人家一個月吃五次肉才算盛世的標準。

這一次統計下來,雖說沒有達到一個月吃五次肉,但普通人家一個月也能吃三次肉了。

他們覺得已經算是盛世了,可容錚不這麽想,其他人則覺得陛下的標準還是太高了,歷朝歷代哪個不是以餓死的人少稱之為盛世,怎麽到陛下面前,這個盛世標準反而是最低層次的。

不過大部分人都認為他們盛燕不同,就在盛燕不同的光環和自信下,很多人認為溫飽只算是發展,這都是容錚推動下改變的觀念。

畢竟現在生產力已經超越歷朝歷代了,肯定不能再用舊數據來統計盛燕。

盛燕確實不同,盛燕的新燕民們為之自豪也是以實質性出發的。

以至於這個標準在後世轉折點的某個剛結束封建王朝的時代,那個時代的名人世家皆以盛燕標準作為門檻,以至於那個時代的臨時總統抱怨盛燕的標準如此之高。有志之士更是心疼這個時代還不如盛燕,天下人無不懷念盛燕,因為那是一個改革盛世,女帝的改革讓封建王朝變成了半封建半重人權的時代,一舉拿下全世界先進五百年的模範王朝。

後世還有不少人調侃盛燕是披著封建王朝皮的半現代國家。

以至於後來有人推翻了封建王朝,又因為一段時間發展頹勢而懷念大燕,盛燕幾乎在後世也成為了燕華現代衡量國力的標準。

雖說燕華仍舊是世界前列的現代國家,他們因為盛燕拉快了五百年歷史,讓後世燕華可以完美趕上每個時代大潮,因此燕華被成為上天入選之地,也在後世是被各國所贊譽。

哪怕很多國家想效仿也沒有這個國運和民族精神。

因為再沒有一個國度能將不同民族聯合在一起,認同自己的身份,哪怕來自不同地區他們也因為文化和世俗觀念而走在一起。

並且他們各個民族都經歷過盛燕時代,由盛燕時代糅合下誕生的大團結。

等科舉和任命都過去了,又半年過去了。

皇位子嗣繼承問題,終於還是被百官們給推上來了。

容錚在這次早朝就沒有有個好臉色,千秋拓又開始抱病不出了,現在以劉進為首的六部官員紛紛請求她立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