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敵軍的恐慌(第2/4頁)

葛秋可謂是活到老學到老,他學著容錚畫大餅的口舌功夫,將這些鄉紳說的團團轉,甚至有的人恨不得立馬就把身家卷進來了。

六城現在人滿為患,又是平地,如果輿國軍隊打過來,六城就可能要變成屠城。所以百姓們一個個還不敢放松,大家到陌生地方第一晚上甚至因為有人害怕戰火,情緒太過於害怕而在街上鬧事。

還有的人到處走夜路,神神叨叨的,總之都是精神太緊張導致的,畢竟鎮口城離這裏只有三百裏遠,輿國敵軍只需要花幾天時間就能來到六城。百姓一個個還是人心惶惶,小兒夜間都不敢啼哭,狗也因為主人的情緒嚇得不敢叫了。

這麽呆了幾個晚上,一個修路工家庭是真真切切看見鎮口城的發展,還有桃花縣開始變得富裕的,他記起自己在鎮口城修路時,每晚都能聽太子殿下在南鏡英勇的事跡,甚至是太子殿下就是那位容王殿下的遺腹子的傳言。只是沒想到這變成了事實了。

修路工看著家裏人的女人,孩子,一個個大晚上睡不著好覺。

他就帶著一家人在門口的老榕樹坐下,並且開始給他們講自己在鎮口城夜晚聽到的太子殿下的故事。

反反復復講了一遍又一遍,逐漸地鄰居聽見了也加入聽故事的圈子,然後以一傳十,以十傳百,百傳千,不知不覺地太子忽然就變成了神龍降世的形象,她是來拯救現在的大燕所有的百姓的。

並且十分的誇張,誇張到,以至於傳到葛秋耳朵裏變成了,太子已經化身飛龍翺遊東海了。

葛秋覺得這些謠言真是亂七八糟的,要不是他見過太子,還知道太子是個極其狡猾的人,他還真的被這已經傳的到處都是的謠言給欺騙了。

果然是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注戰國策裏的】

不過,葛秋認為這個謠言卻陰差陽錯地起到一定安撫人心的作用,於是,他派了縣令親自去宣傳太子的形象,無論是什麽,只要是好形象能安撫人心就行了。

葛秋利用容錚的名聲來安撫人心,他也毫無愧疚,等手下都出去辦事了。

趙瀘和沈元秋還在外城守著城關,他們聽說輿國敵軍現在有陸續下山入侵鎮口城的動靜,而孟如軍更是在鎮口城拉著一幫他的手下開始了阻擊戰。

每到晚上孟如軍都會帶人回來,等天早又出去了。

這麽陸陸續續三天了。

孟如軍終於通知他們,輿國敵軍已經完全占領了鎮口城。

這讓沈元秋十分不甘心,他參與建設的城市還沒完成就被輿狗先給住了。

他頓時一腳踹翻了茶桌,趙瀘則是冷靜多了,他道:“最近城內的情況怎麽樣?”

沈元秋沒好氣道:“讀書人的腦子就是好用,尚書大人那邊你完全不用擔心,現在民心穩定已經不像幾天前那樣百姓們都膽戰心驚,總是想往外跑了。”

趙瀘見他不高興,他安慰道:“你現在既然已經知道戰爭的滋味,就應該知道戰前不能浮躁,否則會影響接下來的判斷。”

“我倒是想冷靜下來,但是什麽時候反擊,葛大人又不說。太子殿下那邊又沒有消息。”沈元秋第一次覺得原來在前線帶兵還要聽上面的發令,他是多麽的慪氣。

早就聽說文官婆婆媽媽延誤戰機,現在看來,他真是體會到其他武將的心情了。

若不是他出生沈家,指不定他早就被其他人差別待遇了。

趙瀘的心情也很糟糕,他認為讓出鎮口城根本不是他所見過的打法,倒更像是妥協一般。他哪怕心裏窩著過火,也不能夠抱怨。

因為他還是選擇相信太子的。

太子雖然年輕,但她運籌帷幄的實力早已經不在歷代燕帝之下,她完全有能力應對這場戰爭。

只是,他不懂為何好好的速戰速決,圍打圍困,要硬生生變成消耗戰?

他們大燕是沒實力了嗎!既然沒有糧食就更應該早點解決。

趙瀘作為老傳統軍事家,他確實不能夠理解容錚。

然而容錚也沒有讓所有人等太久,她在袁漢研發到一半時,將剩下的十斤□□做成摔炮給裝好了,為了防潮防燥,她還特地裹上土瓦罐交給了楊松貴。

楊松貴作為戶部尚書,他懂得調派哪方面的人才送□□,並且還配合已經學會如何放摔炮的匠師學了幾手就下鎮口城去了。

這群人秘密穿著輿軍軍服的人,他們紛紛在各城區內升起了風箏,敵軍有人發現時,那人還以為風箏是燕國人在通風報信。

敵軍也不知道有人在通風報信什麽,他們只知道有異常就一定要除掉。

於是,有一個敵軍直接將綁在一棵樹上的風箏線砍斷了。

風箏線一斷,風箏上綁著的一包東西就從天而降直接掉在了地上,起初那名敵軍還彎腰要去撿這包東西,還以為是什麽可以立功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