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第2/5頁)

容錚覺得這家夥應該知道點什麽,可他就是不願意說,顯然還是未認可自己。

她也不在意便對著百官們道:“禮部可有官員知道西北的民俗?”

一個官員便站了出來,他唱了一首當地的歌:“天茫茫,入地堂,阿哥尋路不知影,阿妹行過不見人。不驚不驚,哥哥趟過把人找,路口一轉妹兒到。直把妹兒嚇一跳,她話哥哥,哥哥你從何處來?哥哥笑說從天而降。把妹兒尋~”

這官員唱完後,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回到自己的位置。

其他官員也憋住了笑,不是因為歌詞,是因為這個官員唱的時候走音了。

楊松貴則是用西北當地方言再唱了一遍,結果發現楊松貴唱的十分好聽,不少人發現這西北方言的歌腔居然那麽朗朗上口,唱起來整個人都要抖肩膀了。

容錚聽完一曲,她無奈起來,這個楊松貴果然是藏著掖著。

她便道:“楊尚書認為這首歌和暗喻的第十四條通道有何關聯?可有詳細記載的地方?”

楊松貴則是含糊其辭道:“啟稟太子殿下,臣並未去過西北地區,您建設鎮口城為了西北地區,難道您沒查過當地文獻縣志,風土人情,便開始為鎮口城發展而建設嗎?”

此話一出,其他官員紛紛對楊松貴不滿起來,他怎麽跟太子殿下說話的?即便他們平常對太子殿下獨斷的行為感到不滿,可他們也沒像他一樣三言兩語就帶著刺兒。

這也太不尊重太子殿下了。

然而也有人發現太子殿下似乎和之前表現的不同,她非但沒有責怪楊松貴,反而繼續聽著。

其他人則是不解了,太子殿下這是又改變行事風格了?

就在有人想能不能趁機在太子面前長一次臉,禦座的太子忽然站起來對著大家以猜謎語的方式,讓大家參與對暗道的分析。

她道:“諸位大臣,你們可否知道天茫茫入地堂是代表著一中什麽氣象?”

很快有個官員站出來道:“啟稟太子殿下,這自然是清晨的水霧,而入地堂也許是代表這是在深山山峰頂所出現的現象。”

這麽一個開頭,容錚再不必說下去,自然就有其他官員紛紛參與分析道:“至於阿哥尋路不知影,定是有兩人一起找路,男人找路半天沒找到,自己也和妹妹走散。”

“可姑娘走過哥哥走過的路,卻不見他人,而哥哥可能因為找不到路也折回頭找妹妹,卻不見妹妹的身影。”

“這有可能是哥哥找到走的路,並不是沒有找到,只是妹妹迷了路。”

“不對不對,其實是兄妹兩人都找到了路,只不過哥哥以另一條路到了妹妹面前,而妹妹是直接走到路口。”

“如此說來,這哥哥難道還能飛天遁地不成?”

話到此處,楊松貴的眼睛忽然一閃,他不得不不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還真有人說對了。

而後容錚更是直接總結道:“孤聽說過輿國有一中繩兵傳統,他們專門從山野蕩過開路,為後面的大軍走出一條路來。”

“既然輿國有五萬敵軍入侵,那就說明他們不止用一條路踏進我西北山區。”說著,她看向了楊松貴道:“而這就牽扯出來了第十五條路。”

“這西北山區有兩條我們不知道,但當地人以為只有他們能用,龐大軍隊根本也不可能渡過這條路,所以自然路不算是路,也不必再謠傳。”

可沒想到當地人以為的天險不可能渡過軍隊,根本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這一波推出了第十五條路,而第十五條卻真的是真真切切用腳走出來的。

容錚沒有去過鎮口城,但她認為趙瀘修了那麽多路,總不可能還沒有發現的,他們應該很清楚。

隨即,她建議道:“趙飛虎,孤命令你極力打通與鎮口城的通信路線,讓裏面的信能傳到孤手裏。”

趙飛虎立即道:“末將遵旨。”

這一次大家都沒有反對趙飛虎前行,本來他們都沒有反對,只要不是自己的手下,一切都好說。

就在這些人還在打自己小算盤時,容錚又忽然命令道:“孤命令戶部尚書行使自己的權力調派合適武將前往西北邊線,而剩下的兩條線將由你負責。”

楊松貴毫不猶豫地接受道:“微臣遵旨。”

當下他就報了一個名字:“臣推舉孟如軍前往西北邊線,中斷輿國敵軍的戰線。”

他推舉的人立即遭到所有人的反對。

很快有人就告訴容錚,這位孟如軍曾經殺良冒功,貪下屬軍餉,曾經鬧得有一股軍隊上山落寇成為當地最大的威脅,而那股山賊正好是被趙飛虎花了三個月時間才剿滅的。為此朝廷還損失了十幾萬兩銀子,因為少的這十幾萬銀兩其實剛好是要押送河間府緩解糧食米價的,結果就因為孟如軍搞破壞給賠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