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太子的清掃

京城如今搞得官心惶惶, 三公大臣的鄭汝又在關鍵時刻灰心地告老還鄉,使得那些本身被鄭汝安撫好的保皇派,轉頭就因為太子一招抄底河間府偷了小家而搞得更加忐忑不安。

現在軍心已散, 保皇派再沒有團結起來後靠太子的打算, 在他們看來太子也因此失去了一部分勢力, 讓她在朝廷舉步難艱。

太子如此魯莽行事,倘若她再不向他們低頭,最後只能落得兩敗俱傷,讓太後和江王占盡了便宜。

所以保皇派都在觀望, 他們認為太子應該先跟他們學習管理朝政, 懂得分寸再說對付江王太後吧。如今保皇派的人還自持自己是官場上的老人, 閱歷豐富, 同樣太子只不過是個年輕人沒有經驗非他們不可,缺了他們太子就不能轉。

而之前她在鎮口城做的功績也是他們協助她的, 她雖然出色,但處理朝廷人事方面未免太過於小兒科,甚至是蠻橫不講理。

大家覺得太子一點不給他們面子,他們又何必對太子服從管教,任意當她的狗。

保皇派的官員們一個個開始請病假不再上朝,說是希望太子能夠反省自己, 其實保皇派的人都在逼太子向他們低頭。

眼下的皇權其實早已經呈現衰落了, 從先帝開始帝權已經有了幾分下滑的跡象, 到了現在陛下這一代,帝權只能變得和外戚微弱地互相抗衡。

而外戚哪怕是外戚他們和保皇派的人都一樣,是個臣子,而並非皇室。所以現在的朝廷說是外戚占據半邊天,實則還是臣權不知不覺已經開始要壓倒帝權, 一旦完全傾倒,臣子便會以下犯上喧賓奪主。

現在太子只是表現的稍微強勢點,一些臣子就不適應了,他們就開始覺得太子不是仁君,有能力卻並非是位仁君。

在他們看來仁君施於仁厚之德,美名在外,厚愛百官,善待百姓。而當今太子卻和這些一點都不沾邊。

不少人認為太子太過於嚴苛,甚至是激進,並且她還不懂的進退,不知以柔克剛,完全和當初那個太子不同。

當初的太子至少有溫厚之風,現在的太子卻雷厲風行。

正如說的當初,太子未得勢大家嫌棄她無權無勢,給不了自己想要的,他們只知道在太子那裏只會遭遇陛下冷落,不會有什麽前途。

可現在太子稍微嚴厲點,強勢點,並且在她顯露了自己具備比前人更高的帝王潛質後,卻有不少人唱衰她,認為她可能會有往暴君發展的跡象。

林殊等讀書人聽到文人圈裏開始盛傳太子的外號,以之前的明賢太子變成了剋吏太子。

剋的釋義是申訴,打人,有負面傾向的形容。

吏自然是當朝官員。

這會兒已經有保皇派的官員大膽試探太子的口風,並且他們還獻上名單上被流放的河間府官員的無罪書,同時還有沈家的官員也按耐不住寫了。

太後為此也睜只眼閉只眼了,她認為是時候要敲打一下太子,哪怕是自己家錦華的孩子,她也得好好讓這孩子反思一下自己行事的欠缺。

江王那邊反而沒有動靜了。

他除了平常上朝,都會待在容王府不出來,整個人神神秘秘的也不知道搞什麽。

而跟隨江王的官員們一個個又不敢問,他們心裏也很清楚江王需要他們,所以他們不需要害怕,比起太子那邊,江王起碼還算好商量。

於是朝廷原本只是保皇派對抗江王太後派,逐漸因為太子分成了三股勢力。

太子自成一派,變成了空中閣樓,除了巡察衛和順天府,她再也調動不了其他人。

相反保皇派確實分散了,他們的勢力比太子要大,但還不足夠對付江王和太後。

就在保皇派的人都愁眉苦臉的時候,有聰明人突然發現江王和太後似乎也不像他們看的那樣密切合作,密切團結。

保皇派覺得自己找的機會離間江王和太後了,他們開始尋求太子的合作。

而太子反而在這個時候卻選擇打擊保皇派的官員,她再發下一批地方官吏的貪汙賬本,讓穆奉隱約察覺到這些罪證可能是上次的治安案遺留,被太子抓住了,所以她才會在現在占盡了優勢。

她一定在那個案子裏還偷偷得到了更多人貪汙的罪證。

並且很多,多到她可以一局之間滅掉河間府的兩派官員,入駐自己隨意選的進士進去。

穆奉為此調查過那批進士,他發現通通都是寒門子弟,都是一些早就等官派發的進士,由於他們沒有錢送禮打通前門,所以他們的存在就被人抹去了。

現在太子忽然為這批寒士打開光明大道,獲得那這批寒士的心,估計現在寒士們已經鐵了心要投靠太子了。

難怪太子會沒有拔出河間府官員的後顧之憂,原來是找到這樣的渠道可以臨時接替一下,最重要的是河間府的核心人物譚西知府還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