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南鏡特區設立(第3/4頁)

如果燕國在那裏放一支軍隊守著,肯定會拉進兩國邊境的精神緊張當中,燕國又完全先主導若幹地優勢,可以說完美起到一個軍事性震懾的作用。讓兩個蠢蠢欲動的大國不敢暫時將主意打到燕國頭上。

只是,她不知道這邊境離輿國和衛國的城池有多遠就是了。

不過這塊地的軍事價值和戰略意義確實非常大。

於是,她又道:“格索下使不必著急,你先和孤交涉談論,再與貴國大王聯系,征求意見也未嘗不可。”

格索見她有意讓自己一步,這就說明事情還沒有到不能商量的地步,而太子也沒有打算完全拒絕他,剩下的就需要他們倆好好談判了。

他自然也知道還個人情,於是,他的態度也沒有那麽傲慢了。

格索再道:“不知上國太子可有意用若幹地換取南鏡讓遼國的經濟先權?”

容錚道:“那要看使者能夠代表遼國大王幾分權力,若能,孤倒不介意今天就談妥,只是,使者你得讓孤滿意。”

格索再想了一下,憑借他對大王的了解,大王現在是非南鏡經濟優先發展權不可,他這行必須要辦成,否則回國後,他這把金算子的稱號豈不是要遭國民的恥笑。

當下,格索道:“如果是上國太子,還請問您對換取的條件有何意願?”

容錚道:“孤先行假設,遼國以若幹地換取南鏡經濟三十年優先權,屬於獅子大開口,未免觸犯上國底線。”

“如果若幹地再加點別的,要換取三十年優先權又大可不必,使者也應該知道坐居九國出口的南鏡,日後發展的潛力是如何的巨大,利潤又是多麽高。”

格索當然清楚了,南鏡三個月就有了上百萬的收入,假以時日再蓬勃興旺下去,小小的南鏡就有燕國地域遼闊的年稅收,起碼上千萬銀兩。

這一年一千萬對遼國這樣的中等國來說,相當於五年的收入,而南鏡若是到他們手裏發展三十年,那每年一千萬,遼國豈不是要成為繼燕國輿國衛國之外的第四大強國,這才是真正遼國利益所在的最大好處。

格索認為太子這樣要求反而條件比較低了,甚至對他們來說很實惠,而且交還南海關,反正南海關在燕地境內跟遼國又太遠,正如太子在京城和南鏡很遠一樣,地勢再重要,對彼此來說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於是,他便答應道:“下使代表大王,答應太子殿下交還南海關,與此若幹地與您交換南鏡三十年經濟優先權也確實得考慮上國對領土的收復。”

“下使認為期間,燕遼兩國仍可合作,南鏡燕人也受遼國一視同仁,與遼人平等地位,您以為如何?”

容錚道:“若幹地實在太少,不足以換三十年,不如就此減去一半,十五年如何?”

此話一出,格索臉色頓時變了。這太子是怎麽回事這會兒怎麽反而得寸進尺了!

然後沒等格索繼續商量。

容錚就開始跟他算了一筆賬了:“南鏡發展三個月已折現八十萬銀兩送進孤的銀庫,為此,孤對南鏡發展的前景十分看好。”

“如果南鏡南鏡三個月總共一百萬兩收入,那就是每個月三十萬兩,與九國貿易這個數字在孤看來仍舊太少,需要再度開放碼頭歡迎外商來做生意。為使得遼國大王滿意,孤還另外增一份進口關稅的制度,對九國加以稅收,這一筆又可以增加九國流入的資金。再加一個月三十萬兩基礎交易,一年十二月,便是三千六百萬兩,關口稅一批貨按一斤重量十個銅板計算,一噸二千斤將獲得二萬個銅板。二萬個銅板相當於二百兩。”

“而來往貿易不止一噸,或許你可以問問大遼公主,每次貿易多少噸,便可清楚。”

格索按照容錚這思路算進去,他曾經聽說過大王說,九國加起來的東西曾經有二萬斤左右,那麽一趟下來豈不是至少有二千兩的額外收入。再加零零散散進口次數增加的話,那幾個二千兩下去起碼上萬。

要是他沒記錯,大燕很多地方都扣不出二千兩的稅收,更別說上萬更是一個省府的稅收。

容錚倒是替格索算的清清楚楚,而且這不過是她隨便定的一個數字,其實再增加也沒事的。只要不要一批貨貴過上千兩,總還有人來的。

而她和格索的對話,還有心算速度,早已經讓以千秋拓帶頭的臣子們,瞠目結舌了,他們萬萬沒想到小小的南鏡總創收下來,可能會比大燕半年的總稅收要高。

當下有見錢眼開的臣子,紛紛站出來拒絕交換南鏡,希望太子殿下能夠留著在大燕發展。不必理會若幹地,和南海關。

“請太子殿下切莫交出南鏡!”

“南鏡乃大燕國土,半分不能丟。”

“侵犯我南鏡者,雖遠必誅!遼國狼子野心路人皆知,還請太子殿下不要理會蠻人,讓南鏡再次陷入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