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太子怎麽應對?(第3/4頁)

這也是她支開歡公公的另一個原因。

只要她敢帶著歡公公,不會被歡公公發現,遲早也會被太後給盯上。

眼下太後對她都是直接暗地下手,每次都是暗箭傷人,她甚至有理由懷疑當初她的兄長,也就是原太子被她派出去也是另有目的在的。

也許,太後曾經也想過殺了他。

而且可能已經不止一次了。

容錚對死在桃花縣的兄長感到有些悲傷,當初她和他的屍體只有一個屏風之遠,背後卻永遠是陰陽兩隔。

如今他屍體被老黃公公找了個地方悄悄埋了,也不知道埋在哪裏了?

她就有意暗示黃禹有空去桃花縣打探此事。

就連黃禹都不怎麽清楚之前的太子埋在哪裏?他便跟容錚道:“殿下,當初幹爹無意間跟黃禹說過,主子最喜歡往高的地方爬,他也有經常登山的愛好,我想也許可以在桃花縣的山頂去看看。”

容錚的心微微一顫,她道:“孤接下來會派你去桃花縣作為監督糧辦的欽差,你找機會暗地裏去辦。”

黃禹小聲道:“諾!”

之後正式監國的第二天,葛秋當場念了這七天來鎮口城來往貿易臨時收入報給朝廷的大臣聽。

“總共三千二百兩,出口二千一百兩,進口一千一百兩。”

大臣們到底是對豪華地方的收入司空見慣的,對鎮口城這點收入還看不上的,但是事實上,大家心裏都很清楚鎮口城可是在先帝時期就一直是很窮的地方,全靠國庫支撐,他們那非但收不了稅賦,國庫還得倒貼,就為了讓當地附近的山區居民安於一方不會造反。

畢竟那個地方還是山險要地,當初太、祖、能在那躲避建立防禦工事耗盡前朝五萬兵力的攻打,才逃過一劫。

而且西北眾山之後,再走一千裏正好是輿國的邊境,由於西北天然屏障正對這輿國平地,這才隔絕了輿國從西北入侵的可能性。

如果西北一旦被輿國人攻破,用不了幾天,輿國人就可以直逼北方大三個省府大平地,只要到了平地,那才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全不費工夫,完全可以直逼京城。

到時候大燕便會岌岌可危。

而楊將軍剛好是在八個省府的安全保障,輿國軍隊一旦攻占了西北地區,就是相當於直接從天而降捅到了以楊忠義為首的楊家軍的後方去了。

現在朝廷們一致同意建設西北,還不是想那個地方少點內亂,京城的神經才不會繃得那麽緊,也可以緩解壓力。

更重要的是南鏡最近和附近沿海的九個王國做生意,那是賺的盆滿缽滿,誰不想去沾個光?

當即有大臣識趣地誇張鎮口城的建設,實在是利國利民的大工程。

容錚便點點頭當場誇贊了葛秋和沈立林為代表的兩人,還有一眾在下面出力的小官。

目前為止,大臣還看不出太子殿下有什麽進略目的,他們只能暗地裏等待了。

只希望不要損害了保皇派的利益,同樣太後黨也是這麽想的,只不過沈立林卻一直觀察容錚的反應,仔細品她的行為的背後的動機。

農貿重鎮,確實是為國為民,這說明太子眼裏是有民的,那涉及到她自己的話,她又會怎麽做?

為了測試一下,沈立林親自站出來故意反對道:“啟稟殿下,鎮口城在臣的設想下不該只有這個收獲,臣認為開城候趙瀘也許在前方瞞報財政收入,臣懇請太子殿下派巡察衛對開城候行使調查。”

此話一出。其他保皇派的臣子紛紛跳出來指責沈立林:“如今是雙方合作之際,你造謠生事,無憑無據是何居心?”

“沈尚書雖是吏部尚書,管理錢銀,自然對明賬暗賬算的清楚,但您也別忘記了,這些可都是明賬,可以去徹查的!”

“口說無憑,搬弄是非,沈尚書你真是好大的膽子。”

“若要清查,那就通通都查,尤其是沈家在鎮口城附近的縣城安排的官員。”

之後言官們就跳出來大罵沈尚書不要臉,竟然汙蔑有功之臣。

總之一開口就收不住了。

容錚就坐在上面看好戲,正好非常不巧,她的老丈人沒上朝,只能看以葛秋為代表的老狐狸們在蹦蹦跳跳。

她聽的津津有味,順便在他們言語之間淘點有用的信息,加深她對兩派的了解。

果真是跟傳聞中差不多,保皇派是逢沈必反,太後黨則是喜歡背後搞鬼,一旦抓住機會就死不松口。

兩個陣營多數是為了自己這邊的利益吵架。

好好的一個匯報就這麽被攪混了。

葛秋黑著臉將鎮口城的財政報告收起來,然後他交給了一個小公公,由小公公親自交給容錚。

容錚接過後,她看了一眼確實非常滿意鎮口城在保皇派行動下有了實際收獲。

現在太後黨反而沒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