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祈雨成功(第3/4頁)

他很清楚這是一種認命的安全感,對他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慕容祁擡起頭,他真誠地道:“皇兄,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不是我的東西,終究得來心難安。”

“我從前還是不甘心,想繼續跟你鬥下去,可如今我才發現有些事真的不是靠我去努力就能得到解決。”

“一切還是臣弟太天真了。”

容錚自己就沒想過要監國,因為即便她沒有監國,她也有辦法阻止一場災難發生。

否則,她也不會急著宰了一頭大肥羊【景王】,來充作自己的計劃資金。

眼下慕容祁請求她監國,並不是他能決定了,她覺得自己有必要要給點難題給他,以免他有現在這種的念頭。

她便道:“監國事關重要,豈是你想推脫就推脫的,九弟,好好監國盡好本分。而孤該做的是事一定會做,該盡的義務也會去履行。”

“倒是你現在舉動算的上是臨陣脫逃,孤還是勸你先想想怎麽遊說各位王爺,甚至各位大臣,讓他們上下一心來協助你監國。”

“而不是讓你帶頭搗亂,說監國的是你,推脫監國的是你,你視監國大權為何物?”

說罷,她拂袖便離開了。

慕容祁倒是跪在地上,他沉默了,跪了好久都沒有起來。還是趙思年發現他,他才被趙思年扶起來。

尤其是在趙思年看來,王爺祈完雨後就跟中了邪一樣,張口閉口就是太子殿下,然後還說只有太子殿下才能讓大臣們乖乖地配合。

或者調動大臣們各自發揮自己的能力。

讓趙思年覺得王爺病了。

好像得了一種心病,一種叫崇兄的病。

手足祈雨完成後,直接下了一晚上的雨,直到淩晨才停下來。

據說旱地也跟著下了一場雨,農民軍見有了雨,軍心頓時浮動,偷偷離開農民軍的人越來越多。

讓原本在鎮口城的農民軍變得越來越少,甚至有些農民怕自己因為參加過農民軍被人穿小鞋,他們幹脆直接連夜逃回了老家,一致對外自己沒有出過家鄉。

一瞬間原本三千人的農民軍,瞬間變成六百多人,剩下的六百人似乎沒有打算解散的意思。

開城候趙瀘覺得自己不發威,當他是病貓,當天他就帶著二千人將這幫剩下的叛軍抓了起來,六百人看見正規軍隊頓時嚇散了,只留下幾十號人有反擊能力。

這讓趙瀘注意到了一個現象,那些敢反抗的農民似乎習慣用鋤頭劈人而不是砸人。他行軍那麽多年覺得舉刀的習慣不是說改就能改的,尤其是在沙場上保命的東西,那是一刻都不能丟的。

當下,趙瀘將這幾十個農民單獨扣押起來,其他的則是詢問他們家鄉在哪,然後檢查一下他們的虎口,看是不是拿刀的,只要是拿刀的虎口間總是不一樣的。

而那鋤頭幹農活的農民,大多數是掌心有繭子,虎口哪怕也有類似的痕跡,都沒有像輿國那樣直接在虎口有個劃痕。

那是沒有刀柄的雙刃刀才能制造出的痕跡。

趙瀘這一趟可謂是有很大的收獲,因為一場雨,直接讓農民滿意而歸。

早前趙瀘本來想直接回京,因為這裏他沒有必要再留下來了,現在解決了叛亂就更沒有理由待在這裏,只不過幕僚卻在收拾的時候,將清點的糧食數目告訴了趙瀘。

總共五百六十一石。

趙瀘頓時詫異萬分:“我們怎麽有了那麽多糧食?”

幕僚就告訴他:“近日譚西知府奉太子殿下之令,一天要給我們送一百石的大米,我們來之後總共六天,那一天一百多,自然就剩下那麽多了。”

“還有就是。”說到此處,幕僚從衣袖裏拿出一封信親手交給了趙瀘:“據說這是太子殿下早前親手留給您的信。”

趙瀘心生疑惑,他讓幕僚將信讀一遍,幕僚就這重點讀:“開城候趙瀘,聽孤一言,留守鎮口為北方腹背兩處供作糧倉。以便不時之需。”

不時之需?

趙瀘早就懷疑那些村民是有輿國的人混進來殺的。他而且那麽多村民,總共七十一口人通通一夜之間被屠光,殺完還能全身而退,第二天才讓燕軍發覺。

這樣的潛在隱患明顯是有備而來的。如今太子殿下故意讓他留守鎮口,又往這裏運輸大量的糧食,哪怕他想走,可隨著糧食越來越多,他們都不得不留在原地守著。

畢竟現在的糧食可比銀兩還要金貴。

趙瀘就將信給燒了,他命令幕僚不許說出去,然後他親自寫了封飛信去了京城。

半天之內,千秋拓和葛秋先收到。

兩人對誰先看信有了爭執,尤其是葛秋,他直接諷刺千秋拓有外拐的跡象。

千秋拓自知自己現在站在太子殿下這邊對陛下來說算是背叛,陛下的心腹這麽看他,損他也是人之常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