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巡察衛有事做(第2/4頁)

果不其然,慕晉深宣布了安國公的罪行,說是念他年輕時勞苦功高為國為民,因為一時糊塗才釀成大錯,所以安國公被抄家流放,革去爵位貶為平民,然後流放到南山去了。

至於安貴妃,慕晉深念她伺候自己多年就從貴妃的位置降為普通嬪妃,不再掌管六院,並且搬遷到後殿禁足三年。

大家都很清楚後殿幾乎等於冷宮,禁足三年,對一個後宮嬪妃來說無疑是失去了翻身的希望。

皇帝三年選一次秀,三年又三年,新人復新人,屆時的舊人早就被陛下給遺忘了。而被遺忘的女人在後宮是什麽下場,不用想就知道,她的待遇或許比宮女還差。所以說,安貴妃注定是要被囚禁在後宮,永無天日。

而且這安家不過是慕晉深處理的第一個外戚勢力。

之後容錚在聽見那些邀功的言官們,開始數落安國公的家產有多少,良田五千畝,馬匹一千,黃金三十萬斤,另外下人丫鬟,商鋪一條龍等等。

資產加起來總共超過三百萬兩銀子。

這個數字直接讓不少人倒吸一口氣,大燕去年最差的稅賦才一千萬,這三百萬相當於占了國庫年收入的三成。這讓慕晉深如何不氣?

容錚見他眉頭緊皺,雙眼充滿了殺氣,又在言官故意挑撥到安貴妃,說女人是禍水,而安貴妃就是禍國殃民的妖孽。

慕晉深非但沒有排斥,反而接受了這種說法,這種樹倒猢猻散,人人踩一腳的局面,眼看慕晉深就要爆發了,容錚看不下去了,如果陛下一旦開口說不定會直接處死安貴妃。

容錚雖然痛恨貪官像個蛀蟲一樣侵蝕大燕的底根,但她知道凡事一碼歸一碼,按照規章來辦才能井然有序,完善制度。不能什麽都混合在一起,否則助長了這種風氣會對朝廷民間都造成很大負面的影響。

更別說剛剛進言的言官已經僭越了,他們現在就像嫌事不夠熱鬧,故意在火山口煽風點火以此達到自己的私欲。

朝廷上下的自有等級規章在,不能因為幾個老鼠屎而毀了一鍋湯,更不能讓他們趁機為仗勢欺人。

現在慕晉深正在氣頭上,他哪怕知道和安貴妃沒有多大的關系,也會因為對安國公罪孽對安貴妃出手,以泄心頭之恨。

於是,容錚站出來道:“啟稟陛下,臣有一事要啟奏。”

慕晉深見太子出聲了,他忍住了怒火問道:“說。”

容錚道:“臣不適宜地向您來報喜了,五弟燕來王在南鏡表現俱佳,他已是南鏡百姓民心所向之人。並且南鏡的燕人無不稱贊陛下您的英明抉擇,說是如果不是燕來王聯姻挽回燕人尊嚴,也許他們還在受遼人的欺壓。”

“此番回來,臣無法帶太多東西回去,但南鏡文人稱贊的文稿,臣卻帶回來幾帖。”說著容錚將袖口揣著的宣紙拿了出來,這是她在逛南鏡時收集的稿子,寫的一般,但勝在接地氣,於是她順手拿了幾份。

沒想到現在居然派上了用場。

而朝堂原本吵得不可開交的氣氛,隨著南鏡局勢的落定也跟著穩定下來。

言官們紛紛閉上了嘴巴,他們之前敢頂別人的嘴,那是因為他們立功正處於風頭正盛的時候,所以他們敢這麽做。可跟太子比就不同,太子最近的風頭比他們更勝,並且現在的她已經不是當初那個無權無勢的人,而是一個極具鐵腕的太子。

太子處理事情比陛下還要快刀斬亂麻,所以他們是不敢得罪她的。

按理說國法規定,東宮之主在及冠後,其麾下必須有鍛煉能力治理區域,而那個地區陛下以皇帝親自劃分給太子。

當初太子選擇下南鏡是請示過陛下的,陛下當時就答應了。

即便陛下沒有明確擬旨說明他在為太子劃分治理地區。當時他那個態度也相當於已經指定了南鏡歸太子管了。

現在太子不僅穩定了南鏡,還和遼國公主將強了燕遼聯盟管理權,甚至他們不少人都聽說了遼國公主在外對太子唯命是從。

太子說什麽她就做什麽。

更別說現在的南鏡已經整個南方產糧的重要地區之一,南鏡地勢還關乎著運輸北方中區口的糧道。

太子掌控了南鏡就相當於掌控了每年南鏡產下的所有糧食。

這正是大家都不得不為之忌憚的原因。因為他們很多人在北方有著不同的利益,尤其是各地的生意,只要地方不亂他們就能坐享其成。

慕晉深接到歡公公遞上來的文稿,上面都是稱贊他的言論,雖說寫的比較口白,但能看出來是真心實意的。

再想到太子從頭到尾都沒有忤逆自己的地方,除了南鏡那回,她堅決要去冒險在其他地方還算是規矩。

只是慕晉深有些糾結了。

太子似乎沒有將南鏡還給他的意思,他也知道只要不是個傻子都不會將這張王牌再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