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容錚得勢(第3/4頁)

南鏡王有獨自處理的權力,只不過南鏡王現在只是個擺設,容錚只是拿他當個借口,給了南鏡王一點甜頭,直接殺了這批人。

之後通過南鏡王之口,去稟告燕皇。

而這個消息首先被穆奉截獲,他收到消息時,心裏很清楚陛下在南鏡已經失去主導權了,除非陛下派人攻打南鏡,否則只有看著太子接收了那地方的權力。

那裏的人現在只聽太子的,即便是陛下也無法完全命令不聽話的人。

尤其是遼國有意離間太子和陛下。

穆奉同樣清楚李偲的目的,只不過,李偲的算盤打的精明,他卻不知道實際情況。其實太子和陛下早就心生間隙,從前是面和心不和,現在太子一朝得勢,恐怕等回京後,樣子都懶得裝下去。

太子既然賭贏了,那陛下是時候也該讓一步了。

穆奉就親自帶著書信回京城。

南州城現在熱鬧非凡,大量的遼兵開始撤出燕人的地區,而燕遼混合區卻多了遼人。

容錚得知李琴的小動作,她只是一笑了之,反而是送了不少當地的讀書人去教遼人的孩子學知識。

李琴得知容錚非但沒有計較反而送讀書人教育遼人,她不禁心生佩服太子的遠見。

就連她自己都是從小學中原文化,讀中原文祖的書,習中原之禮,這一點她是無法避開的。一旦遼人學了中原的文化,入了中原的禮,到時候遼人的身份意識就模糊了,然後會下意識去認同更強大的文化。

李琴並沒有去阻止,相反她還鼓勵遼人多讀書,也保持自己的優勢,尤其是騎兵養馬,還有一些遼民優秀的民俗。

然而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南鏡就在兩種文化的交織下,變成了既開放開明,又異常富庶的地方。

讓南鏡這個被視為半蠻的地方,教育出了不少人才,最後為大燕所用。

現在南鏡的局勢多少都安定了。

容錚突然想起李琴之前給她看過的南鏡貧困的地區。

她便放出風聲說是有意要建設燕遼兩區,然後果然有不少的生意人慕名前來,想協助她救濟窮人。

當地的富戶還以為只是設粥棚,但卻沒想到是出錢修路,並且還要開創南鏡商會,會長定為慕容甫,副會長是李琴。

其實會長就是個擺設真正決定的人還是容錚。

倒是慕容甫高興的不得了,覺得自己很受皇兄的重視,要為她赴湯蹈火,讓李琴看著這個被利用的蠢丈夫,都覺得不忍直視了。

不過慕容甫確實幸運,當他成親後第十天,京城來了聖旨,燕皇慕晉深封他為燕來王,本來燕來王是要改南鏡王的爵號,結果因為容錚出面爭取,千秋拓為了讓女婿在南鏡多占一些甜頭,就天天帶著一幫朝廷命官請求為五皇子封王賞地。

還聯合安國公,現在安國公在京城失事,安貴妃也不受寵了。安家上下都處於一個家道中落的危機感上,現在千秋拓出面為太子站位,還帶上了五皇子。只要五皇子有好處,安家的大小官員就趨之若鶩地為太子站位。

畢竟南鏡可是塊好地方,只要五皇子成為燕來王,遲早,南鏡王一崩,南鏡的所有主權就屬於五皇子掌管了。

實際上,懂得人都知道,燕來王以後不過是太子旗下的一條腿,太子才是南鏡的半個主人,剩下的半個則是李琴。

封賞到了南鏡,大批的賞賜都讓燕軍用馬車拉了過來。

其中賞賜的最多的還是書籍,農書,這補充了李琴在之前的遺憾。

而燕來王的稱號戴在了慕容甫的頭上,大家都得喊他一聲燕來王。

其中得知燕來王的稱號被奪走了,哭的最傷心的莫過於南鏡王。只不過南鏡王手下人少,子嗣又稀薄,估計等他去了,南鏡王家族就成為了歷史。

不過容錚給了南鏡王一個承諾,那就是承諾南鏡王子嗣可以再繼承王位,只不過不再是親王,而只是郡王。並且每年只出席南鏡各種節日,宗廟。這無疑是完全架空了南鏡王,讓南鏡王室徹底變成了一個吉祥物。

但要是南鏡王不答應,就連吉祥物都當不了。當了吉祥物起碼整個南鏡還會供著南鏡王,南鏡王不愁吃不愁穿,還有專人的保護。

南鏡該處理的已經處理完了。

容錚開始利用南鏡王燕來王需要親衛保護,而開始募兵,錢她是沒有了,全部都由南鏡識趣的人資助。

而李琴會出一部分糧食供給。畢竟容錚的利益不倒,她才能持之以恒地從容錚身上獲取從燕國的好處。

於是在雙方配合下,容錚總共募到一萬三千人,容錚決定讓周虎留下來幫自己訓練這幫新兵。而幸存下來的燕軍分別都升了官,犧牲的燕軍則是立了烈士碑,還專門請人刻了這些烈士為南鏡燕人戰死,才有現在南鏡燕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