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太子回宮(第3/4頁)

於是,李琴派出了一名小將,親自為慕容甫在南鏡打下第一份名聲和地位。

那小將帶著一百人到處搜捕那些地痞流氓,開始地痞流氓不承認甚至抵抗,到最後殺了帶頭的,和老二,余下的就息聲了。

並且送還糧米回來,只不過沒有完全收回來,還有三成失蹤了。

李琴派人去打探,發現這些米全都運往她手下的貴族手裏了。

李琴忍不住皺眉道:“倒是學盡某些燕人的自私。”

她沒姑息,而是派遼人新貴去協商,能拿回還好,不能拿回來,李琴會驅趕對方。

因為在遼國有個立國規矩,命官不得對遼人貴族行刑,在沒有證據的前提下不得對遼人貴族出手,哪怕犯事了,也只能由大王親自下令殺他們。

遼國裏面的新貴覬覦大王的權威,肯定不能明目張膽那麽做。但是南鏡不同了,李偲的手伸不到這裏,並且他已經非常有先見之明都交給了李琴去處理。

這不,李琴派去的人要回了二成,剩下的一成怎麽都不肯松口。

李琴便用遼人的馬奶酒將剩下的換了回來,全部的糧米一袋不缺,總算給慕容甫一個交待。

慕容甫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妻子有此本事,他在她面前也逐漸認識到,眼前的女人是個比他母妃還要聰明的女人,他不能拿她當普通的女人。

甚至還要事事與她商量,還得她做住大事才行。

於是夫妻倆第一次心照不宣,給予了對方信任,同時給予了彼此依賴的機會。

這個時候太子依舊沒有消息。

倒是南州城出現了一幫帶著鬥笠的江湖客,他們二天都在南州城附近徘徊,沒有打探到太子回來的身影。

一間茶肆裏,打探的暗衛匯報道:“大人,仍舊不見太子出現。也未曾找到屍體。”

穆奉天生是在陰影底下做事的料,他端起一杯茶沒有喝,反而通過搖晃杯子,觀察茶水會不會溢出來,當一滴茶水真的濺出來了。

他終於也意識到了,二十多年從未失手的戰績,也會像圓盤裏的水滴一樣,總會有漏網之魚。

而且在那天他親眼看見太子跳崖,他就已經不能再追捕太子了。

陛下給他的命令是追查太子,並沒有說具體追查什麽,但他卻能從陛下的情緒當中判斷行事。

那就是陛下忌憚太子在南鏡獲得他能控制以外的權力。

南鏡的脫軌,讓燕國失去了掌控。

但南鏡卻仍舊扭轉成一股勢力,在本地抵抗著遼國,制衡著遼國,南鏡王毫無作為就算了,但李琴不同,她主動和這股勢力聯合□□南鏡。

所以,李琴在治理南鏡的三年來,特別風調雨順。甚至已經在南鏡出現了李琴為主的民聲。

眼下造成的一切,可以說都是陛下二十年前埋下的禍根。

如果不是陛下坑殺遼軍十萬人,然後又和太後起了爭執,就不會讓遼國趁虛而入了。

現在遼人趕不走,也不能殺完,已然是成為了南鏡的定局。

穆奉終於意識到,時代的大勢所趨,他根本無法扭轉。

而他的直覺告訴他,太子未死,不僅未死,並且周圍那股強烈的民意已經漸漸包圍他了。

這個時候茶肆裏茶客們,不管是遼民還是燕人通通都是討論太子生擒李凱的話。

“燕人的太子,果真和南鏡王不一樣。”

“那是當然了!我們燕國的太子日後可是成為下一代君主的。你們遼民要是在南鏡待著,就好好待著,不要再鬧事了。”

“我們遼民的大公主也不錯,而且最近幾年要不是大公主,你們這些人能有好日子過嗎!”

“這裏本來就是我們燕人的地盤!”

“我們公主也有在幫忙建設南鏡,你看看三年前的南鏡你們是什麽樣子的!”

“有什麽好吵的。有好日子過還分什麽主子,而且太子殿下和大公主的關系不錯,不像是個遼人的賊主。”

“反正不打到我們身上,無論是太子還是公主,我們都能過日子,喝茶喝茶,喝完還得搬貨。”

“燕人當然支持太子了!”

仔細一看茶客很多還是搬運碼頭的民工,大家的精神飽滿,已經不復之前那樣被遼人欺壓那份灰頭灰臉的形象。

誰能知道太子打勝了一仗,非但沒有引起遼國本營主動進攻,還讓南鏡的當地勢力主動調整。

真的是望山吃山,望水吃水,大家都心知肚明誰才是正主,管事的,所以囂張的人開始夾著尾巴做人,本來就該挺起胸膛做人的人,也升起了希望。

穆奉聽完這些人的心裏話,他也放下那杯沒喝的茶,命令道:“回京。”

一行人騎著馬浩浩蕩蕩地出了南州城。

這時,一個包子攤前,一位身穿胡服的看起來俊秀的姐姐,她正對著賣包子大娘道:“我這黑玉都可以買下幾百個像你這樣的包子鋪,現在換你二十個肉包子,真是物所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