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三等細分好驅用

這大家好一陣補充,相當熱情。也由不得他們不熱情,事關禦家人增募一事,不能輕忽。還得盡早擬定了章程,同德川家定稟報。

到是忠右衛門看著他們這樣那樣的提議,想到了另外一個東西。雖說是要增募三百人,可是這三百人不能夠就全部招募進來,然後一年五十俵的俸祿養著。

會養廢的!

到底這也算是為統治階級補充新鮮血液,如果不能把這個血液從腳底板送到腦門心,那補充個什麽勁啊。

所以是不是學隔壁的科舉制,把這考進來的三百人,分成甲乙丙三等。甲等六十人,乙等一百人,丙等則二百多。這只是初步的分類,但是也要做出區別,甲等的給支年俸七十俵,乙等的就只有六十俵,丙等五十俵這樣。

而且這只是第一次考試,這些考進來的人,約等於只是拿到了江戶大學的入學資格證。所有人在江戶大學再學習一年半,考校口語、科學、算數等必要的知識文化。

然後從其中優選出六十人,與舊有旗本禦家人中挑選出來的六十人,作為幕府的官費生,送往英法留學。當然啦,比如說甲等的前三名,就有保送的資格,可以免試作為幕府的官派生。

剩下不能夠去留學的,成績比較好的,就留在江戶大學再學兩年,將來方便忠右衛門充入三大會社以及幕府新誕生的機關部門中,擔任基層和中層的骨幹人員。至於成績不行的,那就一年幾十俵俸祿養著拉倒。

那些留洋的,最後回來肯定會大用,起碼最近二三十年或者四五十年,整個日本社會是缺乏這種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的。永遠是位置在等人,而不是人在等位置。這一部分人,未來極有可能就慢慢升遷,乃至於最終升入旗本的行列,也不是不可能。

留在江戶大學學習的,學成以後,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了,只要下到實地好好幹幾年。能帶出來的,基本就都帶出來了,未來也有晉升機會,全看個人奮鬥如何。或者有些人到了這一步,就不再努力了,那起碼在下面也是個技術骨幹不是。

雖然這一套模式,未必能夠算的上是十分的合理,但咱們現在不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嘛。日本古代到是弄過科舉制那一套玩意兒,可惜沒有搞幾年,天皇的那個狗屁朝廷自己都開始完蛋了,就更別提科舉咯。

現在幕府搞得這一套,可能會有人誤以為是舊式的科舉制度,其實不然。忠右衛門的想法是把他從舊有的科舉制度,改革到近代的公職人員考試錄取制度上面來。

一開始先以這一套作為試驗田,等這一套全部弄清楚了,就可以規範化、正式化、常態化。方便將來幕府選拔實際幹活的那一部分實務官僚。

至於本身要安置的全國六十萬武士,那不都是幕府壟斷企業的員工嘛,和這玩意兒不搭界的。或者就算搭界,也是幕府派來的高校畢業生技術員和廠裏的一般工人的區別。

兩邊路子不一樣的。

把自己的思路和大夥兒這麽一說,大夥兒倒也覺得合適,忠右衛門既然已經把增募禦家人的後續問題也都考慮到了,那就回家細細的寫一個條陳來,方便大家查漏補缺。

今兒還是把考試的事情給定下來,大夥兒早上開個會不容易,都有自己分管的職司,時間寶貴,不能浪擲。

說來如今幕府的老中會議很有一點近代內閣的樣子了,井伊直弼是內閣總理大臣,或者說就是首相,這一點毋庸置疑。舉凡是日本國內的大事小情,基本都是他在做主,僅僅只是報備給德川家定知曉而已。

類似於大權還在德川家定手中,但是德川家定不是大事基本不用。也不知道這樣子的政治模式,會不會慢慢的就延續下去。

而其他人,譬如忠右衛門,就是以老中格擔任外國奉行和海軍奉行並來著。而松平齊宣是以老中的身份擔任步兵奉行,水野忠精同樣以老中的身份負責江戶城的重建工作。之前已經被外放去長崎的蜂須賀齊裕,則是以老中格擔任海軍奉行,負責接收外國賣給幕府的船只。

老中就是內閣大臣,且原本輪值管事的習慣,因為井伊直弼擔任了大老,而開始具體分工起來。畢竟井伊直弼也是一個權力欲極重的人,是不可能接受說什麽一三五我做主,二四六你做主的事的。

如此理政,其實挺好……

嗐,且先不提這個了,喚來一名表奧的文書,按照眾人的口述,擬寫整個考試的內容和規程。再經幕閣的同意認可之後,便由井伊直弼領銜,報知德川家定。

將軍様對於回到江戶本城居住很高興,忙著賞玩庭院內的楓葉,所以只道了一聲準,便算走完了整個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