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官家死而工程停

新年剛過,江川英龍就趕到江戶,他已經受命先期對江戶灣內的情況進行了一定的測量,這回來是查看工程進度,保證五座填海造陸的台場位置都合適。

畢竟那是炮台,不是什麽草棚泥屋,最好是能夠形成交替火力,又保證能夠遮蔽住他身後的江戶城。還要考慮未來大炮可能射程更長,預留一定的提前量等問題。

需要專家來看,而幕府現成的專家不就是江川英龍!

不得不說,作為幕府譜代旗本的江川英龍,那是真的巴望著幕府能夠好起來,那是真的不辭辛苦,天天漂在江戶灣,查看填海工程。

這年頭的填海哪有這麽快,就算是後世裏面,填海也不是說一天兩天就能完事啊。品川台場那邊也不過是才剛剛開始,勉強有個形狀罷了。架不住江川英龍上心,已經把炮台的設計草圖給畫了出來,並且上呈給了水野忠邦。

忠右衛門近水樓台先得月,也得到了一份草圖。反正台場就那樣明晃晃的暴露在太陽底下,只要不是個瞎子都能看得見,自然也不存在什麽保密不保密的事情。

專家就是專家,除了在海上準備設置的五座炮台,在品川禦殿山上,還準備另外修築一座小炮台,形成交織的火力網。

炮台三前兩後,梯次分布,相當合理。可是等看到上面的五邊形炮台,以及預設的炮位之後,忠右衛門就知道這個設計草案是絕對不會在幕府那邊通過了。

居然有炮位是對著江戶的!

其實這主要因為炮台設置在海上,不像是設置在陸地上的炮台那樣,主要顧及正面所面對的海面。海上炮台沒有後背,也許就有外國軍艦在炮台正面吸引了主要火力,然後派出航速較快的蒸汽船,繞到炮台的後方,對炮台發動攻擊呢?

所以江川英龍為了以防萬一,還在朝向江戶城的一面,也設置了炮位,並準備安裝火炮。可是他所處的時代,以及他所服務的政權,都是標準的封建老頑固。

封建國家最防備的,永遠不是外敵,而是腹心內部!

不可避免的,這是封建國家的通病,古今中外都一樣。對於封建王權的寶座,最有實力的挑戰者往往都出現在他政權的內部。所以攘外必先安內成為了至理名言,被歷代封建統治者奉為圭臬。

德川幕府也是這般,他防備國內的諸侯和防備國外的列強是一樣的,甚至對於諸侯的戒心更重更強。

面對這樣一個政權,江川英龍的設計注定不能夠通過。就算水野忠邦再開明也不好使,德川家慶是絕對不會允許有大炮時刻對準著自己的江戶城的。你就是說破天去,也沒有任何用處。

海防在將軍本人安危面前,那算個屁!

被退稿的江川英龍一開始完全就是莫名其妙,等到被誰水野忠邦提點之後,終於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裏。僅僅是因為那樣可笑的原因,就完全放棄品川諸炮台的後背,還能說啥呢。

修改過後的設計草案,取消了所有炮台背面的炮位,約等於把自己的後背,就這樣輕易的裸露給了敵人。可是這又有什麽辦法呢,如今先把炮台建起來才是要緊。

再稿才通過,京都所司代井伊直弼突然送來了京都的急報,當今仁孝天皇升遐,亡期春正月廿六日,得年四十七歲。

得了,死了一個天皇,連德川家慶也要派遣致哀吊喪的大臣前去京都奔喪。誰叫德川家慶大小也算是天皇的臣子呢,武家之首嘛。既然是武家棟梁,那肯定要為天皇的喪禮表示表示,不能夠一毛不拔的。

派遣致哀的大臣還得是禦三家禦三卿這樣的一門親藩,以及老中首座水野忠邦這樣的重臣,不然體現不出德川家慶對這個事情的重視。

幕府內部短暫的論了一天,最後選擇讓過年已經十一歲的德川慶保作為正使,水野忠邦這個老中首座為副使,趕去京都。另外幕府還要贊助宮中三千兩,起碼讓天皇能夠體面的下葬,不至於連葬禮都寒酸。

水野忠邦要走,幕府的所有事情立刻停頓了下來。說白了幕府這駕破車,就是水野忠邦在拼了老命的往前趕,要不是他在,幕府早就繼續躺平等死了。現在他一走,無人督促,那可不就是諸事停滯了嘛。

到是德川慶保提了一嘴,說是要點幾個旗本跟在身邊,他年紀還小,可能有些事情不懂,需要有人在旁邊出主意。德川家慶一聽也是,當場就要讓高家今川範敘作為德川慶保的參謀。可是德川慶保點名要忠右衛門,說是除了禮儀之外,許多應對需要機智。

合情合理!

護城河也快掏完的忠右衛門,就被臨時撥給德川慶保,跟著一道準備去京都參加仁孝天皇的葬禮。總比繼續挖河溝來的強,忠右衛門欣然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