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回到現世當導演14

之前觀看成片的時候, 趙導就發現林知言的導演水平漲的非常快。

在拍攝《溫柔的羔羊》時,還可以看出林知言的拍攝技巧有些生澀。

但到了《老兵》這部電影裏,他的導演技術卻已經臻於成熟, 對劇情和場面的把控能力都比之前強出太多。

便是趙導這樣向來被外界譽為天才的大導演, 對林知言驚人的進步速度也不免震驚。

當初他靠著一部處女作《紅燈籠》成名,但直到拍攝了好幾部電影, 個人風格才慢慢穩定成熟。

現在林知言才拍了第二部 電影,就趕上他拍好幾部的水平了。

對於林知言這樣年輕的天才導演, 趙導不免見獵心喜。

已經將他當成可以提攜的後輩,想要多照顧著點。

也是因此, 他才會這麽給林知言面子, 喊了好些圈內的老朋友過來給他捧場。

旁邊跟趙導同時期成名的於導這兩年一直在國外, 剛回國就被趙導拉來參加首映,對林知言自然是不太了解的。

“你就這麽看好他?他不過才二十歲出頭, 也太年輕了些。第一部 電影能成功, 大概率是運氣和天賦靈光一閃,他的第二部電影作品,很不該選這種戰爭題材。”

於導的觀念有些偏保守, 總覺得想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導演, 需要歲月的磨練和經驗的積累。

像林知言這樣年輕的導演拍攝這種戰爭大片, 於導並不覺得他能夠駕馭的住。

“我已經看過電影成片了,對片子質量如何還能不清楚?真要拍的不好看, 我肯定不會把你們拉來,等看完首映後,你們可要記得跟記者多捧一捧小林, 咱們第五代全都一大把年紀了, 還能拍幾年?後輩導演要是還接不上的話, 這對咱們國內的電影圈可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國內的電影拍攝本來就比國外差了不少,是靠著他們這些第五代導演不斷在國際上爭榮譽,才勉強沒掉隊。

等他們徹底退下來,新一代導演沒人能接得了班,趙導都不敢想那個結果會如何慘烈。

“那也得他經得住捧,不然名不副實還要硬捧,那就是捧殺了。”

“你可別小看小林,這年輕人的天賦可比你我還高,等看完《老兵》你就知道了。”

趙導跟身旁的幾個朋友信誓旦旦的道。

眼看著首映馬上就要開始,他這才坐正身體,安靜的看向前方的大屏幕。

電影畫面徐徐展開,年僅十六歲的宋長征聽自己爺爺說,他的名字是當年從家門口路過的紅軍取的,便對成為一名軍人充滿了執著。

後來半島戰爭爆發,國內要派遣大批志願軍前往半島作戰,聽到消息後的宋長征踴躍報名,終於成了一名新兵。

剛參軍的宋長征經過短暫的新兵訓練,便被分配到一個曾在抗戰和解放戰爭中立下了無數功勞的英雄連。

然後由於半島戰場形勢越發嚴峻,匆匆跟隨大部隊前往北方邊境。

在一群老兵的帶領下,宋長征熬過了一段艱難的戰場適應期。

不再畏懼對抗和隆隆槍炮聲,學會了如何跟敵人戰鬥,也學會了如何在戰場生盡可能的活下來。

只是那場持續了三年的戰爭,打的太過慘烈。

經歷了數場殘酷的戰役,身邊的老兵們一個個倒下。

受到他們不少照顧的宋長征,倒是僥幸的活了下來,並將自己也磨練成了一名合格的老兵。

等到戰爭結束,從半島戰場上撤退下來的宋長征,撫摸著一只只已經失去了主人的軍帽,沉默著敬禮。

電影進行到尾聲,跟隨著年邁的宋長征的回憶,一個個犧牲戰友的身影開始褪色,最終變成了一排排烈士碑上的黑白照片。

他們或是青春洋溢,或是成熟穩重,他們操著天南地北完全不同的口音,家中有妻有子,還有年邁的父母。

每個戰士都是從新兵期開始的,能從戰場上活著走下來的,稱之為老兵。

而陣亡的,則稱之為烈士。

林知知跟幾個朋友也來參加了首映會。

她出生的時候,家中就已經富裕了起來,她根本沒吃過什麽苦。

且國內和平已久,她也很難體會到戰爭的殘酷。

對老一輩軍人的印象就跟時下的年輕人一樣,頗有些無感。

除了上小學的時候,每年清明會在學校老師的組織下,前往烈士墓祭拜。

等到大了些,連這種祭拜都沒了。

可此時看著電影裏那一個個老兵們犧牲倒下的畫面,還有那一排排烈士墓碑,林知知連忙用紙巾擦了擦流出來的眼淚鼻涕,忽然就很想去烈士陵園看看。

林知知的小姐妹們也跟她差不多,看著電影裏那些老兵們頂著嚴寒,啃著凍硬的的土豆,最終卻慘烈犧牲的畫面,心生觸動。

想到正是這些前赴後繼的戰士們鑄成的血肉長城,才換來了她們今日和平美好的生活,感性的小姑娘們紛紛擦起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