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9章 現場勘查

有的時候想要解開一個秘密的辦法非常簡單,但是在沒找到正確的思路之前幾乎是不可能的。而根據現在的資料梁恩他們成功的找到了那把關鍵的鑰匙。

按照公開的資料來看,這個名叫漢斯的人一直在德累斯頓的一間機械加工廠當倉庫保管員一直到退休,生活整體上看上去當時無數的工人沒有太大的區別。

根據記錄,他並沒有結婚,也沒有親人。考慮之前那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的傷亡比例以及漢斯本人的情況,這並不是一件那麽奇怪的事情。

但是在現在在梁恩和貞德的眼中,對方這麽做的另外一種可能是希望能夠避免自己的秘密被發現,畢竟多一個人就多一份暴露的風險。

“看看這個,他並不只有市區的一個房產。”把所有的線索聚集在一起之後,梁恩很快的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東西,那就是他在厄爾士山脈某個地方有一間度假小屋。

這實際上是蘇聯時代的一種習慣,那些城市的居民們往往在鄉下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度假小屋,他們可以在那裏休息放松,順便種植一些蔬菜。

所以冷戰時期的東德也模仿了蘇聯采取了這種休養制度,不過考慮到安全問題,東德並沒有開放和西德之間的山區,而只是開放了和捷克斯洛伐克之間的邊界線厄爾士山脈。

厄爾士山脈位於捷克西北部與德國的交界處,由東北向西南延伸,長約150千米,寬約40千米,算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天然分界線。

該山脈的德語名稱為Erzgebirge,捷克語名稱為Krunéhory英語名稱為OreMountains,直譯過來都是礦山。該山脈的德國一側,地勢較為平緩,但捷克一側相當陡峭。

厄爾士山脈的名稱與其歷史地位極為相符,早在公元前的青銅器時代,這裏就是青銅器鑄造重要輔料“錫”的開采和冶煉中心。

當該地區被納入到羅馬帝國版圖之後,更是成為羅馬帝國重要的礦業中心之一。公元三世紀羅馬帝國開始衰落,歐洲大陸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逐漸荒蕪,厄爾士山脈的礦業中心地位逐漸下降。

當歐洲進入到諸侯割據的中世紀之後,新的礦業中心已經轉移到歐洲西北部大不列顛島西南角,相對安定的德文郡和康沃爾郡了,厄爾士山脈的采礦業暫時的沉寂下來。

1168年,厄爾士山脈北段發現了儲量豐富的銀礦,該地區得以再一次繁榮,此後不久,建立不久的波西米亞王國在厄爾士山脈南麓也發現了錫礦。

15世紀,厄爾士山脈發現了儲量更為豐富的礦床,一系列的新興市鎮被建立起來,以厄爾士山脈為界。

隔山而治的薩克森選侯國和波西米亞王國依托於礦業和鑄幣廠,逐漸成為神聖羅馬帝國之中極為富庶的邦國。

可惜的是平靜的日子時間並不算長,1618年神聖羅馬帝國爆發大規模內戰並卷入了周邊區域諸多歐洲列強,三十年戰爭爆發。

慘烈的戰爭造成神聖羅馬帝國經濟大規模的衰退,至戰爭結束,厄爾士山脈的礦業活動幾乎完全被摧毀,這片中歐地區的礦業中心再一次的被荒廢,並一直未能恢復元氣。

尤其是在德國統一以後經濟迅速由原來的副本位轉向了金本位,這就導致了厄爾士山地區的銀礦開始大規模破產。

除此之外,漫長的挖掘,讓礦洞越挖越深,排水和挖掘費用自然也越來越高。以至於1913年這個歐洲古老的銀礦產區關閉了最後的銀礦。

不過那個時候,這個地區開采的礦產變成了鈷和鈾兩種,在甚至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位於厄爾士山區亞希莫夫的鈾礦成為了此時世界上唯一一個具有開采能力的礦區。

好在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人並沒有發明出和武器的制作與使用方法,所以讓世界免去了一場浩劫。

而到了冷戰時期,蘇聯對德國境內“核研究項目”遺產展開了搜羅工作,厄爾士山區的鈾礦則成為蘇聯勢力範圍內最大的鈾礦供應地,一直到冷戰結束。

“也就是說,那個地方的地形是很容易藏各種各樣東西的。”貞德聽梁恩介紹完露出了一個苦惱的表情。

想想吧,整個山區被挖了2000年,誇張一點可以說整個山都被挖空了,所以找一些廢棄的礦洞用來藏東西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

“嗯。沒錯,而且因為我們不知道當年藏的到底是什麽東西,所以可供分析的內容實在是太少了,以至於很難確定藏寶的地點。”

對於梁恩來說,想要搞明白藏寶地點有個做法,那就是通過那些丟失物品的尺寸重量等一系列線索分析藏寶可能的交通工具與路線,然後進行排查與分析。

但問題在於現在的線索根本就沒有丟失的那些東西的具體線索,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尤其是戰後混亂之中整個歐洲有大量的東西失蹤,所以基本上不可能通過排除法確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