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81章 塵封的戰爭

石板上雕刻的文字是漢字,作為古老華夏文明圈輻射範圍,這裏出現漢字並不足以讓梁恩感到震驚。

畢竟這個地方在密室被修建的年代,也就是唐朝時候是和華夏有著緊密聯系的時代,華夏人自然在這裏留下了大量的歷史遺跡。

舉個簡單的例子,華夏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點碎葉城就在現在梁恩所在位置東邊數百千米外的托克馬克附近。

而這邊雖然不是古代華夏的領地,但也屬於當時華夏的藩屬國之一,更重要的是歷史上重要的絲綢之路就從這裏通過,出現漢字也算理所當然。

“上邊寫的是什麽?”看著這些漢字貞德好奇的問道,雖然經過這段時間學習她已經掌握了一部分有關中文的口語知識,但是對於文字還是一無所知。

“讓我看看。”用一只專用的毛刷輕輕的刷掉石板上的那些泥土之後,一行又一行的文字也逐漸變得清晰了起來。

“維時天寶十七年戊戌七月十三日,大唐國京兆府老卒劉神威流歷河西,適寓呼羅珊。今緣外賊掩襲,國土擾亂,吾搬移袍澤遺骸於廢洞,而罩藏壁中,於是發心,敬寫般若波羅蜜心經一卷安置洞內。

伏願龍天八部,長為護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寧;次願袍澤,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現世業障,並皆消滅,獲福無量,永充供養。”

“我知道是什麽——不,我知道他們是誰了。”沉默了一分鐘之後,梁恩深吸了一口氣,然後用一種低沉的語氣說到。“他們是當年達羅斯之戰中戰死的唐朝軍人。”

“這位劉神威很有可能就是被迫滯留在這片土地上的高仙芝殘部,甚至他不知道中原的皇帝已經變了,而天寶這一年號也只有15年。”

怛羅斯之戰是唐朝安西都護府的軍隊與阿拉伯帝國的軍隊和中亞諸國聯軍在怛羅斯相遇而導致的戰役。

天寶九年(公元750年)高仙芝奉命出軍擊破親附吐蕃的車師國,俘虜其國王勃特沒。這次艱難的遠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獲得了極大的聲譽。

此時,華夏已經成為塔裏木地區、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區的占有人和塔什幹的宗主,同時控制了帕米爾山谷地區,成了吐火羅地區,喀布爾和克什米爾的保護者,高仙芝儼然是大唐在中亞的總督。

同年。高仙芝還擊破了石國及突騎施。高仙芝以石國“無番臣禮”為由,征討石國。石國請求投降,高仙芝允諾。不久高仙芝違背承諾,擄走石國國王及其部眾,同時搜刮財物。

天寶十年(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將被俘的幾位國王獻於玄宗面前,高仙芝被授予右羽林大將軍,並將石國國王斬首。

此時高仙芝達到了征戰生涯的最高峰。僥幸逃脫的石國王子遂向黑衣大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求救。

高仙芝先發制人,主動進攻大食,率領大唐聯軍長途奔襲,深入七百余裏,最後在怛羅斯與阿拉伯主力軍隊遭遇。

以上這些就是人們所知道的所有準確的歷史,至於接下來的歷史則是隱藏在迷霧之中,並沒有一個能夠確保100%準確的說法。

因為無論是在唐還是在阿拉伯世界同時代撰寫的史書中,這場被後世(尤其是現在)視為兩大王朝直接碰撞的戰鬥,其所占的篇幅都不足一頁紙:

在阿拉伯人的《歷史大全》中只占3行、在《舊唐書》中僅占2列、而在《資治通鑒》中,亦只有4列。

文人們並不屑於記載戰爭的細節,在華夏是這樣,在中東地區亦是如此,這使得我們很難將歷史真相準確的還原,比如說光是阿拉伯軍隊數量就從2萬~30萬都有。

好在人們可以通過其他的史料推斷出一些那個年代的真相,比如說指揮官是將軍齊亞德·本·薩利赫,不是總督艾布。

同時傳說中的幾十萬呼羅珊軍隊是不存在的,阿拉伯一方的軍隊核心力量不會超過兩萬人,加上仆從軍也不會超過4萬,之前也經過長期的平叛戰爭,狀態並不完好。

阿拉伯重騎兵也只是在故事中存在,戰場上的確有馬匹有甲的突厥騎兵,但是他們是弓騎兵,對整體戰局提不到決定性作用。

阿拉伯人也並不像有些人說的以逸待勞,他們所在的地區實際上都是新占領地區,甚至主力戰爭是在一場攻堅戰結束後直接被調動到怛羅斯的,因此他們也等於外線長途行軍。

而最重要的一點在於薩利赫兵團是接到情報之後急行軍前往達羅斯地區的,也就是說當時的總督艾布知道唐軍進軍的情報和即將抵達的地點。

另一個讓人覺得頭疼的地方是當時的交戰時間和交戰地點,《歷史大全》和《新唐書》都沒有記載。

而舊唐書的記載是“領兵二萬深入胡地,與大食戰,仙芝大敗。會夜,兩軍解,仙芝眾為大食所殺,存者不過數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