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鄞州之變(二)(第3/3頁)

一浪更高過一浪的呼號聲,將這普天同慶的消息傳遍大街小巷,往日為陶灌出謀劃策的鷹犬們躲在官衙內瑟瑟發抖,直到被暴怒的人群拖拽出來,短短三日內,當街打死者眾。

一直以來,在以陶灌為首的陶氏一族的殘暴統治下,鄞州百姓道路以目,仇恨的種子早就深埋人心,此時只需往憤怒的人群中投一顆火星,烈焰即成燎原之勢,隨著暴動愈演愈烈,聞訊提前逃離鄞州的刺史陶光只來得及在卷案上草草地留下一句:“六日,太守灌身死,鄞州叛亂四起,官兵不敵。”

他駕著馬車經由小道出逃,宣告著陶氏一族對鄞州三百多年的統治就此結束,與之一衣帶水的其余豪強士族也紛紛覆滅,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陶光的身後,是一個怒海狂潮般的鄞州,三百年來所有的憤怒全被點燃了。

等一切都平定下來後,鄞州刺史府中,趙慎站在高樓上眺望雲天,雍州叛亂與氐人進犯的消息幾乎同時抵達這座天高皇帝遠的州郡,他伸手翻開那本燙著火漆的文書,讀著上面的文字。

蔡旻與孫澔陪在他的身旁,“出事了嗎?”

趙慎點了頭,“走吧,該啟程去青州了。”

他重新擡起頭,在他目之所及的遠方,是星漢燦爛的十三州府。

*

謝珩醒來後,得知了趙慎歸來的消息,心中頗感意外。孫澔冒著風雪趕來冰壺城,他仔細幫謝珩檢查了傷勢,重新開了一張方子交給裴鶴,“萬幸啊,刀口離要害就差這麽一點。”他兩指比了下,對謝珩道:“大人怕是不要自己的命了。”

謝珩神情平和,沒多提自己的傷,“你這兩年音訊不聞,是跟著趙慎回了鄞州?”

孫澔點了下頭,他與謝珩是多年舊識,想當初還是他托付自己去照料趙慎,回憶往事真是恍若一夢。

孫澔年輕時性格孤傲,不喜歡跟人打交道,卻唯獨喜歡鉆研醫術,常在深山老林中收集草藥,後來他因緣際會與謝珩相識,謝珩答應助他編撰醫典,兩人自此結緣,到如今快十多年了。

孫澔對謝珩詳細地講述了這兩年間發生在趙慎身上的事,從當初鳳凰台之變他帶著趙慎離開盛京,到後來趙慎蘇醒,鄞州之變爆發,他的語氣中難掩對這人的敬佩,“兩年多來,我用盡了畢生所學救治他,他卻始終昏迷不醒,偶爾睜下眼也是神志不清,我還道他一輩子只能這樣半死不活了,沒想到啊。”

“本來我也很久沒回鄞州了,這地界越發不太平,太守陶灌倒行逆施,民間早就有反抗的苗頭,不過幾次都被軍隊鎮壓下去了,我原想趁著還未徹底大亂,盡快帶趙慎離開的,沒料到卻忽然出了這種事,多虧他在這時醒了過來。”

孫澔講述這段血腥往事時,眼中有一抹奇異的光,“人與人真的有天壤之別,我是見到了他才相信,世上真有這樣風骨奇絕的人物,明明所有人都是第一眼見到他,但無不死心塌地追隨於他,簡直令人驚嘆,我後來問過一個侍衛,當日為何要朝著他跪下,他對我說,陶灌死了,他的心中充滿了恐懼,但一見到那雙眼睛,他忽然就再也不害怕了。”

孫澔說到此處停了下,平復了心情,“那一刻我意識到,有一種人生來就是要為天下人背負一切,人的意志連上蒼也無法左右,趙乾正是這樣的人,明明誰都斷言他活不了,可趙元死了,皇帝死了,如今連梁朝都已經滅亡,他卻仍是活著,命運待他何其不公,卻又不得不為他折服。”

謝珩回想起往日種種,趙慎這一生確實稱得上傳奇,他的命並不硬,但最強的是能憑一己之力屢屢逆天改命,任是誰也無法擺布他,謝珩道:“他確實不易,走到今日全憑一副不滅的心志,這份血性不是尋常人能擁有的。”

“粉身碎骨,此志不渝。”孫澔看向謝珩,“說起來,其實大人亦是同樣的人啊。”他像是意有所指,盛京城發生的那場驚天政變他也早有耳聞,而今想來感慨萬千,梁朝之所以沒有走向三百年前漢室的結局,或許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人不斷湧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