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劉虞的想法(第2/2頁)

“唉,陛下新喪,王允也死了,雒陽朝中無兵,社稷有累卵之危,值此時刻,我不應與朝中諸臣產生太多意見分歧,畢竟就算是有了分歧,也解決不了任何事情,只會讓曹操和袁紹那些賊子得利,於漢室江山無益。”

“父親一直不發表自己的意見,是想縱觀時局?在最後時刻再做定論。”

劉虞點了點頭,道:“是啊,而且我也想看看,劉伯瑜到底有沒有能力,應付得了朝中的這些士人……朝中的這些士人,沒有兵沒有將,但他們卻代表著天下士人的風向,若是一味強行壓制殘殺,那和董卓有何區別?老夫想看看,伯瑜有沒有手段,能夠對付得了這些人。”

“那如今呢?”

“如今?呵呵,結果你也看到了……一個劉正禮,一個涼州的叛亂,劉伯瑜用這兩事就把這些老家夥玩弄於股掌之間,到了這個時候,為父若是還不出來說句公道話,那就說不過去了,怕是會惹新君怪罪。”

劉和聽了這話頓時一驚。

他驚詫的站起身來,左右四下看了一圈,然後方才瞧向劉虞,哆嗦著道:“父親這話什麽意思?你說西北叛亂,還有正禮公離開雒陽,這都是伯瑜的手筆?”

“是。”

“有何憑證。”

“沒有,為父猜的。”

頓了頓,卻見劉虞笑道:“我猜的,其實楊彪和士孫瑞他們也是這樣麽猜的,只是沒人敢在明面上說……因為像你說的,沒有憑證,只是瞎猜,萬一惹怒了伯瑜,後果不堪設想。”

劉和輕輕地嘆息口氣。

“兒啊,且就算是為父猜測的是真的……那單單通過這兩件事,就足矣證明,伯瑜有控制朝中的能力,大亂大治,皆在他一手掌控之間,這對於漢室而言是天大的好事,百多年了,我漢室皇權一直為外戚,宦官士族等掌控,若無能夠一個手段強硬的天子推翻弊治,則天下縱然平定了,不出兩三代人,也比延續其禍。”

“父親這是在考驗伯瑜?”

“也不算考驗,只是觀察觀察……嗨,你我父子當年能夠順利來到雒陽,不也是沾了人家伯瑜的光了。”

劉和聞言笑了。

“好了,這封書信,你親自替我送一趟,告訴伯瑜,老夫在雒陽……等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