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劉表教學

揣摩出了劉琦的想法,賈詡開始冷靜的對劉琦進行分析。

他拱手言道:“關中諸將雖有強兵,但面對君侯的精兵悍將,倒也是不成氣候,只要小心彼之騎兵便可……但君侯這些年來也與西涼鐵騎不少交手,經驗豐富,應不足多慮……依照賈詡看來,朝廷若是對關中出手,難保涼州的馬騰和韓遂不會坐視不管,畢竟一旦關中成了朝廷的甕中之物,那金城的馬韓二人就等於失去了戰略縱深,他們唯恐勢危,定會出兵幹預……這兩個人麾下的都是叛軍,人數不少,還需慎重。”

劉琦笑道:“無妨,畢竟我不是以占領關中為目地出兵,若事有不濟,我大不了撤兵回漢中就是了……這趟北上入關中,文和你與我同往……對於西北這些軍閥,你卻是要比我了解許多。”

賈詡沉思片刻,道:“君侯要北上協助朝廷取關中,但同時也要關注東方的動向,畢竟陶商已經攜帶君侯之令,去往徐州,還需時時派人接應,以免出什麽狀況。”

“這點你放心,荊州那邊有荀攸在,我會讓他代替我時刻關注東方之事,陶商身負重任,我還要讓他幫我辦成大事呢。”

賈詡見狀點了點頭,多余的話便不多說了。

……

劉琦的大婚操辦完後,劉表並沒有立刻就返回荊州,而是留在了益州,並在本土開始籌措興學的事情。

對於劉表來說,治學、興學這種事不僅僅只限於荊州一地,他的夢想,是讓大漢朝各州各郡的學術氛圍都重新興旺起來。

如今荊州的學風大盛,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已經不再需要劉表,那麽留在益州治學,對於劉表來說,或許是人生中更大的一項挑戰。

不過大興私學,不是朝夕之功,荊州也是經過了四年多的時間才達到今天這樣的規模,而益州的荒蠻和落後程度,較於荊州遠勝之,特別是當地的夷民極多,就興學教化的復雜程度而言,還要遠勝於荊州多矣。

盡管前方的困難重重,但劉表本人還是非常有幹勁的。

雖然蜀中的官學私學一時間不能夠大興,也不是劉琦目下施政的重點,但劉表還有別的事情做。

那就是調教三個從南部蠻夷部落來的少年蠻人。

孟紂遣送兒子孟獲來了成都,表面上是將他留在劉琦的身邊學習漢人文化,事實上是讓兒子在成都當人質,用來獲得劉琦的信任和重用。

而八納洞的鐵象王和烏戈國的兀木扶也仿效孟紂,將他們的兒子從南方召來,一並抵押在了成都。

看似很無腦的舉動,卻讓他們在此番的南中大改革中占據了先機,他們三人也確實得到了劉琦的信任與重用。

當然,劉琦是一個對屬下很大方的人,對於真心投效自己的人,他不但會給予重要的位置,也一定會給予他們實際的利益。

不過,孟紂等蠻王對於劉琦來說倒是好說,但他那三個兒子,此刻對於劉琦來說倒是有點不好搞。

人質歸人質,但名義上,人家是來自己這裏學習漢人文化的。

既然來了,那總得學一點吧?不然以後放他們回南中,見了自家族人,問他們在這學到什麽……總不能跟族人說在這學扯淡吧?

但問題是,這三個少年應該讓誰來教。

若是三個漢人孩子倒是還好說,可偏偏是三個蠻族孩子,而且還都是蠻王的兒子。

這就有點不太好弄了。

就在劉琦猶豫,該把這三個孩子交給誰托管的時候,劉表主動站了出來,告訴劉琦可以把這三個小蠻王教給自己調教就行。

劉琦一開始不同意,雖然是三個孩子,但畢竟是蠻夷,不通王化,劉表怎麽可能管得住他們?

但劉表的回答卻讓劉琦萬分驚訝。

“老夫志在興學,普教於人,若是連三個夷人小子都教化不了,又如何教化萬方?”

就這樣,孟獲,木鹿,兀突骨三個蠻族少年,被劉琦交到了劉表手中。

但劉琦始終還是有些不放心。

今日,處理完公務,劉琦便去往他為劉表安排的宅邸。

劉表的宅邸在成都城南的郊區,占地不大,修建的也極為樸素,不過卻相對幽靜,旁邊是一大片竹林,風景優美秀麗,卻是一個老年人養生的好地方。

孟獲等三個小子目下就跟隨劉表住在這裏。

劉琦進了院落後,立刻就聽見了郎朗的背誦聲。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不知……”

背誦大學這篇內文的人,正是鐵象王的兒子木鹿。

但顯然,小夥子只是死記硬背,對當中的道理弄的並不很清楚,因而背誦的時候磕磕絆絆,背完幾句之後就記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