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倒也未必勸不動他

太華山中此刻藏匿著約有兩百余人,皆是當初被郭汜和呂布率兵攻殺,跳入渠水中被急沖至下遊的朝臣、宮人、權貴家眷以及隨同皇甫嵩與西涼軍作戰的羽林郎健兒。

被西涼軍殺死了數千人,河水又淹死了數千,但終歸是有部分人僥幸逃出生天。

其實從水中逃出來的人不止這些,但當時的情況實在是太過緊急,眾人只是四散而逃,東西南北往來逃竄之人根本就照看不過來。

而以司徒王允為首的部分人,則是逃到了這太華山中躲避。

躲避到太華山中的策略,是王允想出來的。

正如當初劉琦所猜測的一樣,王允認為躲避在離長安較近的太華山,是最不容易被董卓發現的。

這就叫燈下黑。

而董卓確實也沒有發現他們。

事實雖然如此,但這對於一眾人而言,這也並非長久之計。

眼下董卓是在長安和陳倉兩線作戰,顧不得那些逃匿的朝臣,可一旦他打下了長安,驅逐了劉琦,怕是便會大肆搜羅那些在逃的朝臣,屆時王允等人在太華山藏的在隱秘,也絕對逃不過董卓的屠刀。

更何況,他們藏匿的技術其實也並不是非常的高明。

跟隨王允一同逃往太華山的司空淳於嘉、侍中伏完,太仆趙岐等人,一起勸諫王允東向去投奔在中牟駐兵的河南尹朱儁。

畢竟朱儁麾下有兵有將,雖軍勢遠不敵董卓,但至少可讓一重人棲身立命。

但王允卻沒有離開。

他不甘心!

他不甘心就這麽放棄中樞成為叛逃之臣,他更不甘心任由天子失陷於董卓手中受其欺淩。

就在王允進退兩難的時刻,荊州軍的使者抵達了太華山,代表劉琦請王允隨他暗中前往陳倉,共商破董大計。

從太華山前往陳倉,路程頗遠,且在路程中很容易被董卓的兵將截獲,一旦被抓,那等待他們的必然就是死亡。

這是一個極有風險的決定。

王允一個人也定不下這件事,於是便與淳於嘉、伏完、趙岐等人一同商議,看看到底該如何行事。

一幕比較有意思的場景出現了。

烈陽之下,一群昔日身著華袍高冠的朝臣們,此刻一個個如同逃荒的難民一樣,蓬頭垢面,渾身的衣服也是臟濁不堪。

平日裏也算是養尊處優的這些人,此刻皆面黃肌瘦,多有菜色,好多人餓的都瘦脫了相……

附近的野物,野菜,乃至於野草和樹葉,只要是能吃的,他們一樣也沒放過。

就差吃草根樹皮了。

幾名落魄之人在一個松樹下,圍成一圈席地而坐,

聽了王允的話之後,太仆趙祁第一個表示反對。

他對王允道:“司徒,眼下關中戰事不明,劉琦看似勢大,實則不過是糾集涼州的一群烏合之眾,便猶如當年的關東諸牧守一般,隨時都可能分崩離析,司徒前往陳倉,這一路上重重險阻不說,萬一劉琦兵敗,司徒身在彼營,豈不旦夕被董賊所擒?”

司空淳於嘉道:“子師,去陳倉過於冒險……你還是隨我們一同去中牟,投奔朱公偉吧。”

王允聞言驚詫道:“淳於兄此言,是決定東遷了?”

淳於嘉無奈地嘆了口氣,道:“子師,我等昔日聽你之言,暫居於這山林之中,只為能夠探得陛下消息,靜等時局之變,但如今大勢恐非一時能逆轉,我等若是在這太華山死守,怕是皆不得全命……乘著劉伯瑜與董賊交鋒,勝負未分,咱們還是速速東行吧。”

王允目光變冷,來回掃視著眾人,道:“爾等皆此意乎?都要回中原麽?”

一眾臣子面對王允的目光,都羞怯的低下了頭。

卻也不怪他們都想離開關中。

董卓的勢力強大,無法消滅是為其一,關鍵還在於這太華山中的生活實在是太苦了,他們一個個活的猶如野人一樣,再這麽下去,別說對付董卓了,不被餓死就算是走運了。

王允冷冷的掃視著他們,最終長嘆口氣,搖頭道:“道不同不相為謀,諸公既有此志,王某絕不相攔……但也請諸位不要相勸於我,王某此番就是殞命於此地,也絕不離開關中半步……大不了死就死吧,將這一身老骨頭,全都舍了獻給君王!”

淳於嘉急道:“子師,你為何便這般固執呢?”

王允認真地回答道:“淳於兄是第一天認識王某麽?我就是這個脾氣秉性。”

淳於嘉看著王允認真的表情,無奈地長嘆口氣。

“既如此,子師,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王允向著諸人挨個拱手。

眾人分別與王允道別,然後起身返回,去招呼族人還有同伴收拾東西奔東走,少時,場間只剩下王允與侍中伏完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