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劉琦相中了龐德

董卓一身堅硬的甲胄,手持長劍,頭戴獅形兜鍪,指揮數萬精銳出現在了劉琦等人的眼簾中。

他初至渭水時,並沒有讓三軍將士立寨,而是將兵馬一分為二,以涼州軍為主的一部去往渭水東面立寨,與劉琦在陳倉的布陣只有一水之隔。

董卓立寨的位置,正好堵住了陳倉同往大散關的路,防止劉琦兵馬撤返漢中郡。

董卓這一次,是打定了主意要至劉琦於死地。

而劉琦為何沒有在渭水東面安營?

一則是因為他所需要依托的陳倉主縣城區域是在渭水河的西面,同時有六盤山可以作為依托,整軍布陣,可以搶占有利地形。

而東面除了臨近大散關之外,並無險要可守,八百裏秦嶺倒是險要……但險要的非人力所能及,百丈懸崖峭壁,爬都爬不上去,如何能算作險要?最多不過算作絕境而已。

劉琦麾下也有騎兵,但他的騎兵不過三千多,跟董卓麾下動輒近萬的騎兵集團是沒有辦法正面抗衡的。

他只能依托於地勢固守與對方抗衡。

二則劉琦也是下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

於其在大散關建立營寨,給自己麾下的將士們抱有僥幸心理,反倒不如是主動斷了可以逃跑的歸路,放棄那個念想,與董卓抗衡到底。

再說了,如果自己真的被董卓擊潰,恐怕逃到大散關之前,也已經被西涼軍追上生擒了。

董卓一面在渭河東安建營寨,一面親自督促三萬精兵,在水流不急的地方渡過渭水,來到劉琦一方的東面布陣,並以西涼軍和並州軍最精銳的騎兵為先驅,準備給劉琦先來一番強力轟擊。

在建立營寨前,董卓先命呂布率領並州軍前往進攻。

劉琦的兵馬雖然是依托於險要的陳倉,但陳倉的險要並不是指它有多大多高的城廓,相反的,陳倉四周幾乎沒有什麽高墻,有些地方甚至需要劉琦軍建立大寨來幫其鞏固。

說到底,陳倉真正的險要也不過是三面環山而已。

而不環山的那一面雖然西高東低,有利於劉琦防守,但兩軍終歸是需要正面硬撼的!

劉琦的兵馬固守於西,準備憑借地勢與對方決戰,而馬超則是主動請纓,要和閻行率兵在正面與西涼軍對陣。

董卓麾下的主力是西涼兵,但馬超和閻行的主力也是西涼軍。

董卓有戰馬,馬超和閻行也有戰馬。

馬超現在還年輕,不到十七歲,還不是幾十年後那個可以駕馭西北之眾能與曹操決戰的軍閥梟雄。

現在的他,還只是初生牛犢而已。

有意思的是,董卓這第一次試探性的與荊州軍交鋒,派出來的主將,是並州軍的主將呂布。

後世時,喜歡看演義中武將單挑的人有一個冷門說法,三國前半部看呂布,後半部看馬超。

雖然這種說法並不被大多人接受,但確實是有這麽一個說法。

就劉琦看來,呂布和馬超確實有很多共通點,一個是英武,兩個人的外貌都是英武過人,類似於那種鋼鐵硬漢的形象。

其二是兩人身上都有著濃烈的邊疆色彩,一個出身並州,一個出身涼州,一個常年和匈奴人打交道,一個常年和羌族打交道。

其三是這兩個人都以勇猛著稱,一個高居群雄之上,獨孤求敗無人可擋,一個橫掃西州,號稱神威天將軍。

最後一點,就是這兩人都沒什麽是非觀念,性格偏涼薄,一個弑主如砍瓜切菜,一個直接放棄了在京中為人質的父親,不管其生死,起兵與曹操作對。

不過此時,這兩位卻都沒有見過面,不知道未來將要面臨的是什麽。

呂布才不管對面的人是誰,他是那種自信到極點的人。

呂布的人生信條就是,莫要告知某敵人有多少,也莫要告訴某敵人是誰,你只要告訴我他們在哪裏便可。

面對馬超和閻行的人馬,呂布果斷地發動了進攻。

他采取了正面突破的策略!

他帶著並州狼騎,以最標準的騎兵對決的錐形之陣,狠狠釘入了馬超和閻行的騎兵軍陣之中。

錐形陣是為騎兵的強攻主陣,古人曾言,錐形陣猶如利劍,前鋒不尖銳不能突入,左右兩翼不鋒利不能割裂敵人,主力部隊的實力不雄厚不能列成這樣的陣式,但這樣的陣只要列成,就可以“決絕矣”!

戰場列陣其實並不簡單,對主將和士兵的素質都有很高的要求,可一旦列成,錐形陣就可以輕易的突破和割裂敵人了。

無疑,在東漢末年,擅長使用錐形陣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善用騎兵者,而這當中的天花板人物就是呂布。

呂布揮動著長矛沖在錐形之陣前端,但卻不是最靠前的,身邊還是有親衛在周圍護持著,畢竟主將的性命於三軍而言可不是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