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仿效諸葛亮

武都郡的地形,海拔,包括常住人口以及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都不適合作為一座城邦來進行發展。

這裏河谷縱橫,雨量充沛,森林繁茂,而且還是涼州、關中、蜀地三處的交匯之所,可謂巴蜀咽喉,秦隴鎖匙。

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將武都郡所管轄的六縣當成經濟地域來發展,那純粹就是腦袋讓驢踢了。

劉琦的戰略,是將此處劃撥為‘棄郡’,然後在這裏建立要塞兵營,鑄造能夠且屯且守的‘建設型兵團’,安置從涼州和關中南下遷移的黔首和異族。

……

當下,吳懿低頭沉思,而劉琦則是在一旁為他灌輸自己的想法。

“在荊南七郡,我和兄長劉磐整合漢人與荊蠻,專門施行軍屯;而在南陽郡和柴桑,我也一直是在整合我昔日降服的山越進行軍屯,這就是所謂的寓兵於農……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涼州雖然貧瘠,地處邊塞人口不多,卻也有羌人可用。”

吳懿摸著下巴,認真的思慮良久,道:“可這當中卻有一個弊端。”

“什麽弊端?”

“涼州民風彪悍,特別是羌人久治不歸,就算是他們南遷至此,恐其亦不賓服。”

劉琦聽了很滿意。

吳懿能說出這番話,說明他確實用心思考了,值得誇贊。

劉琦伸手招呼吳懿近前,道:“吳兄,我既然已經說了這武都六縣,從現在起就要成為我們在西南屯田戍邊的第一線,既然是戍邊,那自然不能是什麽人都能接受的,從涼州來的人,你要仔細甄別,擇選健壯與忠厚者留下助屯,其余的……大可遣返,不準入境。”

“遣返?”

吳懿不明白這波操作的深意:“武都本就貧瘠,有人戶入境乃是好事多磨,如何還拒而不納?”

“這裏本來就是棄郡,我們要建立的是堡壘,又非城池,要那麽多人作甚?羌人與我們,本就二心,屯邊初期要的人多了,反而掣肘,容易出亂子,況且物以稀為貴,你越是將他們擋在大門之外,他們反倒會越瘋狂的想要往武都鉆。”

吳懿若有所悟的道:“末吏明白了。”

劉琦伸手拍了拍吳懿的肩膀:“武都的事做好了,待日後有機會平定關中,子遠之功,當可計於表冊之首。”

其實這個武都郡守,劉琦也是琢磨了好久,最後才決定扶持吳懿上位。

吳懿在歷史上算是頗有些軍事才能,他在北伐時期曾大破費曜和郭淮,並在諸葛亮去世後總督漢中諸事。

當然,他能夠總督漢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當時屬於國戚。

但以蜀主劉禪的角度,在諸多國戚中他還是選擇吳懿鎮守漢中,足見吳懿確實有一定的軍事才能,畢竟漢中是蜀漢的門戶,承擔著整個曹魏在關中的軍事壓力,不是一般人能夠擔當的。

現在將吳懿留在漢中開墾屯邊,建立‘武都郡生產建設兵團’倒也正合適。

……

武都郡的事處理好後,劉琦則是繼續引兵奔祁山而行。

祁山隴右東接秦川,依絲路古道、渭河一線相通,是連接武都與關中境內連接的重要地點。

諸葛亮歷史上的北伐之戰一直在強占祁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想將祁山建設成蜀漢的軍事補給點。

運糧的速度直接決定了戰爭的進度,蜀漢境內的道路實在是太過難走了,然祁山作為據點而言,其軍事地位其實並不重要,但由於從武都到祁山附近的上邽縣直線距離只有一百裏,雖然道路綿延,卻可以讓軍糧源源不斷的從後方抵達前線……只是這段運輸的路途非常艱難。

劉琦這一次,打算仿效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方式,讓魏延,邢道榮,黃敘率兵出斜谷道,假裝北攻郿城,而他自己則是去往祁山。

相比於歷史上諸葛亮北伐時的壓力,劉琦自認為自己現在的壓力要遠遠小於蜀漢。

雖然董卓西涼軍的戰力非常強,但跟歷史上的曹魏政權相比,實在是差的太多了。

曹魏集團當時是可以調遣全國的兵卒,民夫,戰力,將領,人才,兵糧器械,全民在統一政權的指揮下對蜀國進行強力壓制。

可董卓眼下的總體實力,大概只是集中在關中東部地區,根本算不上一個完整的政權。

而且他內憂外患,朝臣不服他,百姓恐懼他,最多就是兵力強大,根本無法做到齊心對抗外敵。

且自打董卓入京,涼州本地的豪強與武裝勢力便開始滋生蔓延,他們勾結羌族,各自壯大勢力,各成氣候,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獨立性的軍團。

所以說,劉琦面對的是一個四分五裂的關中,而不似孔明一樣面對的是一個強大的全國性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