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漢書

襄陽驛舍內,劉琦專門來見了一次蔡琰。

兩人在驛舍的院落亭中分席塌而坐,蔡琰一邊與劉琦攀談,一邊在旁邊煮茶待客。

蔡琰和以媚艷的蔡覓完全相反,與杜嫣那種純長相美麗身材婀娜的女人亦是不同。

她給劉琦的感覺,是劉琦心目中的古典女人應有的樣子。

溫婉大方,動作和談吐都很得體,似乎每一句話話都在顧忌著旁人的感受,她說出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讓人感覺到如沐春風。

劉琦知道,要做到這一點,卻不僅僅是只有高情商才能做到的。

還有很重要的一項——那就是教養。

“上次在軍營,與蔡大家匆匆一晤,未曾深談,琦今日特來拜會。”

蔡琰輕笑道:“琰前番與公子初會,卻當眾止公子之行,實在慚愧,今日蒙公子親至,琰當向公子告罪。”

劉琦擺手道:“蔡大家不必這般客氣,本就是蔡中郎借書與我荊州,琦在未予以蔡中郎和蔡大家的要求以回復前,卻欲妄動書冊,確實頗失禮數,蔡大家制止的對。”

蔡琰用長勺為劉琦盛了茶湯,遞送到了劉琦面前,道:“公子不必如此,幸有君父子二人願在荊楚立學宮,抄經錄、撰《漢史》,方使天下士人得有一方凈土治學,我父女既為儒林之家,亦當支持責無旁貸。”

劉琦看著蔡琰遞送到自己面前的茶湯,頗有些猶豫。

漢朝的茶湯都是煮的,裏面放油放鹽,那味道是說不出的怪異……

對於劉琦而言,喝漢朝的茶湯便猶如喝中藥無異。

但蔡琰既然已經遞了茶湯給自己,若是不喝,多少有些失禮,怎麽地也要喝上一點。

劉琦端起羽觴,小心翼翼的泯了一口。

這一口下去,劉琦不由一愣。

沒有那些油鹽的異味,雖然是煮茶,但隱隱中卻能品出一些後世的那種泡茶的原味。

至少喝在口中的是草木之氣,而不是那種調味料包了。

看見劉琦端著羽觴出神,蔡琰道:“公子食不慣吧?”

劉琦回過神來,搖了搖頭道:“不,只是這味道……與尋常的茶湯有異。”

蔡琰淡然一笑,解釋道:“琰煮茶,不喜調味,口味偏淡,旁人卻是食不慣的,嚴君便從不食我煮的茶湯。”

“好吃。”

劉琦沖著那羽觴吹了吹,一飲而盡,然後將羽觴遞給蔡琰,道:“再食一觴。”

蔡琰沒想到劉琦居然會對她做的寡淡茶湯這般捧場,頗感詫然。

但看劉琦的表情卻不似作偽,而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飲自己煮的‘淡茶’。

她一邊給劉琦盛茶湯,一邊問道:“公子居然也喜食這般的煮茶?在蔡琰印象中,男子似都口味偏重,嚴君平日就頗喜烈酒與鹽油熏烤的肉食。”

劉琦接過蔡琰遞過來的羽觴,道了聲謝,道:“我也愛吃酒肉,但飲茶卻不同與飲酒,飲酒在乎於酣暢,飲茶則宜乎淡雅,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葉源於天地自然,得靈氣而生,用心飲之,可使人清醒寧靜,相比與酒之濃烈,茶當以其淡方可使人蕩心滌肺、洗脫塵俗……茶中加入諸多食料,以俗味掩其出塵之香,那茶便不再是茶了,食之又有何味?”

蔡琰聞言暗自感慨。

她不喜煮茶調味,只喜清煮,但最多不過是口味喜淡。

她本身卻是從未細思過劉琦說的這些。

想不到一個煮茶,竟被他說的這般深刻。

她更想不到在口味方面,與自己相通之人,居然會是一個男子。

蔡琰端起羽觴,飲了一口,閉目細品一會,遂道:“倒是真如公子所言,確是有那麽些許意境了。”

劉琦放下了羽觴:“蜀人多飲茶,天下上品荈詫多出西南,然在荊楚之地,亦有一地遍生苦茶,蔡大家可知?”

蔡琰聞言笑了:“公子所言的,莫非便是長沙的茶陵縣?槚荼茗荈,多有所出,琰甚慕之,可惜一直無緣得往。”

劉琦笑道:“這麽說也不盡然……其實蔡大家很快就有機會前往長沙了。”

蔡琰奇道:“公子何出此言?”

劉琦又飲了一口淡茶,遂將劉表意在長沙建立荊南學宮,並在荊南撰寫《漢記》的事情,向蔡琰說了一遍。

按照劉琦的想法,他本以為蔡琰對去荊南會有抵觸,畢竟以大漢的國情來說,過了湘江後越往南走,便越是經濟和人文發展落後的地域,蔡琰原籍於陳留。正是天下經濟與文化的盛興之地,她又怎麽會願意前往偏僻的荊南呢?

但是蔡琰的表現卻超出了劉琦的想象。

她沒有任何猶豫,反而欣然應諾。

她輕點螓首,道:“其實,琰早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在襄陽久居,畢竟襄陽學宮中的五業從事是仲子公與廣明公,琰不過區區一介女流,又如何能與二君同宮授學?若能去往荊南,正得其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