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2/3頁)

琪琪格口幹舌燥。

半響她才苦笑一聲:“那如今……要如何?”

沒有人怎麽打仗?

奇綬和隆禧也是面面相覷,唯有沉默無聲。奇綬苦笑一聲:“要兒臣說……只能搏一搏了。”

隆禧握緊拳頭:“或許能引誘一番?”

奇綬搖搖頭:“一模一樣的招數,還能有用嗎?”

要他看……怕是難了。

隆禧沉默不語,顯然他也沒有幾分把握。

兄弟兩人相視一眼,眉宇間都帶著一縷揮之不去的陰霾。

琪琪格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殿宇裏寂靜非常,所有人的心情都是一般沉重。

乾清宮裏的康熙也是左右為難。

最後他還是與隆禧想法一般,試圖引誘布爾尼,以嘗試不用兵戎相見來平定這場叛亂。

只可惜布爾尼不上當。

等到康熙十四年三月,康熙下詔封信郡王鄂紮為撫遠大將軍,剛受封為和碩泰親王的奇綬與圖海為副將軍前往漠南平判。

而後又經再三討論,還是決定封皇後所出嫡子保成為太子。

歷史兜兜轉轉,又回到正途上。

第二次榮封太子的保成對此並無特別大的感覺,或許是因皇額娘在世,上輩子年幼時的宮人難見蹤跡不說,就連最為熟悉的兆佳嬤嬤也早已被送出宮室。

至於留在自己身邊的宮人,皆是由皇瑪嬤和皇額娘精挑細選而出,一個比一個規矩,想找個碎嘴的都困難,更不用說找出個敢在背後慫恿挑撥自己和保清關系的。

宮裏是一貫的謹慎。

琪琪格的心思落在深陷戰爭中的普通百姓身上。即便土豆玉米提前出現並開始推廣,即便土豆玉米的產量出乎眾人預料,只是隨著戰爭時間拉長,災民流民也在不可避免的變多。

琪琪格招來禦醫們詢問情況。

隨後她與皇後、隆禧、永幹以及恭愨等人一起,聯手將此前用於大地震和山東疫病中的災後防治內容整理成冊,大量印刷送往前線各地官府處,盡可能的減少災後損失。

民生醫用方面琪琪格能給出辦法。

可是上前線打仗,組織兵力上她就抓瞎了。除去好生安撫康熙,給他鼓勁打氣以外,琪琪格也只能祈禱一切能夠平平安安的過去。

康熙十四年的開端異常艱辛。

不過到了下半年卻是開始好轉,先是遠在黑龍江的恭親王常寧傳回信件,稱邊境戰事暫且停歇,羅刹國有談和之意,並願組建使團趕赴京城。

隨後信郡王鄂紮傳來捷報,已抓住布爾尼。

緊接著前線傳回消息,隔海而來的鄭經與耿精忠交惡,兩方居然將清廷拋之腦後,自顧自打了起來。

最後福全還送回一個讓人又是後怕又是驚喜的消息。

十四年六月,荊州再次大汛。

福全、安親王嶽樂以及大部的清軍此時都在荊州城內駐紮。

而吳三桂正占領上遊。

只要炸掉荊州河堤,肆虐的洪水將會直擊安親王嶽樂和裕親王福全等部,毀掉大清十之三四的軍隊。

當然還有整個荊州城裏的百姓。

幸虧吳三桂良心尚未泯滅,他斷然拒絕了幕僚的建議,沒有選擇炸掉堤壩。

福全和安親王嶽樂事後才得到消息。

看完這一份奏折,康熙、琪琪格和太皇太後都是冷汗涔涔而下。

也或許是吳三桂的一念之差。

隨著亂糟糟的十四年結束,勝利的天平終於開始朝著康熙傾斜。

首先被鄭軍和清軍左右圍攻的耿精忠扛不住,率先宣布投降,而後早已悔得腸子青的尚之信也迫不及待宣布投誠,朝廷盡數安撫,並無清查。

一時間不少觀望之人也紛紛選擇投降。

直至康熙十六年中,局勢已是一片大好,三藩之亂的勝利已可以看見曙光。

甚至康熙還有心思管理起弟弟們。

隆禧性格溫和,並不是上戰場的料子,康熙將其加封為和碩純親王,跟隨河道總督靳輔前往宿遷治河。對此他期待滿滿:“當年二哥從外面回來以後成熟不少,或許隆禧也能呢!”

琪琪格對此也很滿意。

她連連點頭:“能學著吃苦耐勞些,明了百姓疾苦也是好的。”

當然最好在治河上也學習一些。

靳輔是歷史留名的治河名臣,要是隆禧能從他身上學一些能耐,想來日後的仕途也會順暢許多。琪琪格越想越覺得是個好主意,回頭拉著隆禧念叨了許久,大體就是要將靳輔視作老師,好好學習思考才是。

隆禧握緊了拳頭。

他有些忐忑又有些期待,雙眸裏閃爍著:“兒臣知道,兒臣不會錯過這次機會的。”

琪琪格深深看了看隆禧。

隆禧的命運早已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改變,而如今自己能做的,大體就是推這孩子一把:“嗯,皇額娘相信你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