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絲絲風(第2/2頁)

孫太後盡情又說了幾句,才又想起要到佛前念經的時候了,便又對賞花宴叮囑了幾句:“到時候賞花宴,你多看顧你表姐一些兒。”

蕭偃應了,孫太後才放了他回紫微宮,自去佛前念佛不提。

蕭偃回了紫微宮,巫妖問他:“那位端親王,身上也有很薄的龍氣,是不是和你血緣很近。”他沒好說,那端親王身上的龍氣,甚至比蕭偃身上的還要濃厚些。

蕭偃一怔,心下一絲酸澀湧起,面上卻還泰然,他解釋給巫妖聽:“那是輔政親王,我的皇叔,先帝的嫡親弟弟,之前掌過軍的,十五歲就剿寇有功,現在外面戲班子都還在唱他十五歲單騎入寨,勸降山匪,寇匪棄刀乞降的戲。”

“當初先帝忽然不在,有朝臣也想要推選他的,畢竟他和先帝乃是兄弟,血緣近,有正當壯年,還掌過軍,才幹極佳。歷朝歷代兄終弟及,也是有的,但他辭了,只和太後聯手,在近枝裏挑了我過繼,繼承了皇位。”

巫妖道:“他以什麽緣由辭了?”

蕭偃道:“我也是聽的傳說,他說他好龍陽,這輩子定然無子嗣了,因此不肯受那皇位。”

巫妖若有所思:“好龍陽?意思是他喜歡男子?”

蕭偃道:“不知真假。有謠言他當初任兵馬大元帥,和藺江平大將軍十分相得……只是後來藺大將軍叛逃北狄了,他為了避嫌就辭了兵馬大元帥的帥印,之後就一直閉門不出,縱情山水,當初先帝頗有些猜忌他,但他幹脆利落交了帥印,又與朝臣、軍將再無結交,每日只在莊子上栽花種瓜,先帝也就打消了疑忌。”

巫妖問道:“那藺江平為何叛逃?”

蕭偃道:“說來也是北狄那邊施了反間計,藺將軍出征時,消息不通,便有謠言傳來說他因戰事失利,懼怕回京被問罪,便獻城降了,先帝當時聽信謠言,便命人將那藺江平的老母和親屬全抓了起來,不由分說問了斬。”

“結果那藺將軍接到消息,大怒之下,便真的叛逃去了北狄,做了那邊的大將軍。”

巫妖沉默了。

蕭偃過了一會兒也低聲道:“挺可惜的吧,我當時看了那時的卷宗,也覺得很可惜,北狄人如此奸詐,藺將軍應該也知道,雖然先帝卻是聽信了讒言,但那也是北狄人陰謀在先,為什麽也還是要投敵呢?”

巫妖想了下道:“戰爭便是這樣的——他當時就算回來,先帝殺了他全家,怎麽可能還信任他,他必然要被扣上別的罪名。既然要選一邊站,那昏庸不聰明的那邊,就沒什麽必要跟隨了。”

蕭偃低聲道:“但我看端王叔大概挺傷心的,說是好龍陽,但是這麽多年,他身邊一個人都沒有,既沒有封王妃,也沒有養男寵。”

巫妖道:“可能為自保。”

蕭偃道:“也對,當時先帝未必不疑忌他,按律,他若是被扣上謀反的罪名,娶王妃也是害了人家全家吧。只是想不通,那先帝沒了的時候,他為什麽不肯當皇帝呢?”

巫妖道:“可能是真的不想,又可能他也沒把握。”

蕭偃沉默了一會兒:“我也這麽猜的。”因為沒有把握能夠奪位,所以不如先立個傀儡皇帝。

一個年幼的傀儡小皇帝,是當時各方勢力的最好選擇,他們互相猜忌,互相制衡,同時推出了小皇帝來緩解一觸即發的極端局面,然後有志一同的架空了小皇帝,進行了權力的再分配。

只是小皇帝長大了,也有了自己的野心和不甘,他身不由己被卷入這個局中,同樣不得不竭盡所能奪取權力來自保。

蕭偃藏下了一句話沒有問巫妖。

端皇叔,是不是比自己更適合做皇帝?成熟,強大,勇猛,擅兵,還心懷天下,朝廷和太後們只盯著他的大婚,以爭權奪利,只有他眼裏還有百姓,還惦記著河道,掛心著瘟疫。

無論從哪方面看,在端王身邊,顯然比在自己身邊的龍氣更強。

如果是的話,巫妖是不是會去到他身邊?

蕭偃他不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