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根據古籍菜譜記載,最開始佛跳墻這道菜並不叫這個名字。但曾有人用‘壇起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形容它的香濃滋味,久而久之這道菜也就有了‘佛跳墻’這個名字。

將肉皮、雞爪、豬肉、番鴨、雞肉等各種食材,用煎炒烹炸都各種方法逼出香味,使一鍋湯同時具有煎、炒、烹、炸這四種風味,最後用足年的花雕酒與水將這些風味完美的融合,小火慢煮幾個小時後,佛跳墻的湯底才算是完成。

接著把湯中的殘渣撈出不用,依次加入冬筍、上好的香菇、鮑魚、龜裙邊、花膠、魚翅,煲熟,再用湯汁浸泡鴿子蛋、海參、瑤柱入味,最後將這些食材放入湯盅內澆入湯頭,這一道佛跳墻才算是完成。

一道菜,可以說是集齊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葷味於一盅,還要把這些滋味調和得當,使它們互不沖突,也不顯油膩,同時火候也是正正好,這才是最難的地方。

寧元會做這道菜,但其實對他來說,最開始做這樣的菜時,反而比不上普通的炒菜讓他喜歡,不僅是麻煩,他還總覺得很浪費。

從小懵懂中就有過福利院經歷,並且廚藝大部分都是靠自己研究的寧元並沒有成功建立一種為了做好一道菜,可以浪費許多許多食材的觀念。

從始至終在聯邦的大環境中,食材都是相對珍貴的。

各種特殊蔬菜珍貴,後來聯邦的種植基地有了余力後,又發現用特殊蔬菜喂養出的動物也有類似的功效,雖然比素菜更難做出合格的菜品,但也同樣珍貴。

雖然寧元浪費再多也不會有人說他什麽,甚至其他人還會笑呵呵的繼續給他的小食材庫裏送好多好多的東西,但當時的寧元還是自己靈光一閃。

他只是對著菜譜找靈感、學做菜而已,但是沒有說不可以自己創新啊。

於是寧元自己把燉湯瀝出來的肉重新分開剁碎,加入火腿、菌菇丁等各種食材,再用面粉和各種調料一拌,直接便把這些肉做成了炸雞肉小丸子、鴨肉小丸子、豬肉小丸子。

再配上一碟酸爽可口的蓑衣黃瓜,用來溜縫和解膩剛剛好。

所以在後續教這道菜的時候,寧元順手也把這道小丸子教了,同時也有說明小丸子是自己的想法,大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看看有沒有其他更改方式。

這樣一來二去,佛跳墻倒是成為了檢測和鍛煉學生們水平的必備菜品。

佛跳墻需要用到的各種烹飪食材方式剛好可以用來練基本功。

剩下燉湯後的肉怎麽處理就可以用來鍛煉大家的創新思維。

寧元覺得這樣很好,可苦了聯邦最早的一批餐廳打卡食客們。

各位餐廳主廚們對於寧元閣下的話奉為圭臬,寧元閣下說這道佛跳墻雖然程序復雜,但用來鍛煉各種基本功很好,聯邦各個餐廳就幾乎都有這道招牌菜。

寧元閣下說大家可以試著自己創新一下,看能不能把燉湯剩下來的食材重新利用,那些主廚們就一個個搜腸刮肚,每天晚上做夢時都是在擺弄鍋裏熱氣騰騰的各種肉。

在等待佛跳墻上桌的時間裏,包廂中的客人們閑聊著。

有一位食客像是被佛跳墻這道菜勾起了什麽慘痛回憶,唏噓道:“上次我去林原星的一家餐廳,那家的主廚極力給我推薦佛跳墻這道菜,說是讓我給給意見,不好吃不要星幣。後來他給我上來了兩道湯,一道是佛跳墻的正餐,還有一道肉糜湯。”

“然後呢?”周圍有食客追著問。

那人嘆了口氣:“然後他就真的沒要錢。還一個勁兒問我需不需要催一下吐。”

相較於古時候的母星時代,聯邦人類才真切詮釋了到底什麽叫做眾口難調。

有些人體質等級低些,五感敏銳度就也低些,對於菜品的要求沒那麽高。

而有些人,一丁點瑕疵都會在他們的口中被成倍的放大。

最讓人難受的是,有時候餐廳主廚的味覺都不一定有一些食客敏銳。在主廚嘗來已經算好吃的菜品,落到一些食客的口中,味道就立刻變了樣。

究其根本還是主廚的手藝有缺陷在。

但餐廳開門做生意,總不能每來一位食客都問問他到底是什麽體質等級吧。

這侵犯隱私的。

後廚內,建築隊當時施工時給寧元留下了很大的施展空間。隨著前面陸續後散客開始點菜,點的大多數還是佛跳墻,圍著白色圍裙頭戴廚師帽的少年主廚開始緩緩揭開那一鍋已經被燉了足足四個小時的最終湯底。

霎時間,一股霸道的葷香彌漫了整個廚房。既有火腿的鮮美,也有燉煮掉酒精只剩下醇厚的花雕酒滋味。

這花雕酒還是寧元很小的時候拿到了一冊酒譜自己試著釀的。從釀好到拿出來用,粗略算算也有十年左右了。花雕酒以陳為貴,即使放在以前也是極好的酒,現在同樣被寧元搬來了許多用於飯店開業第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