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不必進新人

且說皇後單獨召來姜恒透漏此事,並非硬派的意思,是想看她本心願不願意插手這件事。

來年儲秀宮新人學規矩事件,當然是太後和她這個皇後全權來定,位份上足夠的熹妃和裕妃都自然而然要跟著搭把手。

倒是姜恒這個信嬪:論起來是主位,跟著參與些重要宮務,算是一種擡舉,也是增加她在未來新人裏的威望。

但這事兒又很微妙:信嬪現在基本取代了當年的年貴妃,成為了專寵的寵妃,要是她參與這件事,一點小事做的不到位,說不定都會有閑言碎語發酵起來,說信嬪恃寵而驕,作為寵妃果不其然要打壓新人。

故而皇後今日特意召她過來,提前跟她透個信兒。

也是想看下信嬪的反應:若是她歡天喜地急於參與些決策性宮務,那皇後就分她一部分權,要是信嬪怕事不願連累了自己名聲,露出為難之色,那就不讓她參與就是了。

誰料自己說完此事,就見信嬪臉上依舊是笑眯眯的,竟一時看不出信嬪的傾向。

姜恒其實只是激發了‘社畜機制’,對領導擺出了標準下屬臉,根據以往職場經驗,領導當面說了什麽,哪怕是極不願意的委任和工作,也最好保持微笑聽完,組織好語言後再一總拒絕。

要是隨便想個理由填過去被領導有理有據駁回來,那再想擺脫這個任務就難了。

而皇後倒是為信嬪這份定力有些微驚。

她一直覺得,信嬪是個性子好也命好的人,天然乖巧,在性格上正好介於熹妃的沉穩和裕妃的活潑之間。也是從前皇後從未跟姜恒討論過什麽宮務正事,基本就是團體會議裏的提兩句,私下裏基本也都是為了敏敏的事兒才會說話。

這頭一回單獨交代大事,卻發現信嬪在沉得住氣這方面,竟不下於熹妃。

於是皇後索性直接道:“你心裏知道這件事就是了,回去想想再說。內務府關於明年選秀的草擬才遞上來,這事兒一點也不急。”

姜恒也於此時體會出皇後應當是來示好提醒她的。

於是謝過皇後,才打同樂院離去。從皇後宮裏出來,還在回去的路上,姜恒便開始腦寫起了預案,怎麽能名正言順跟這事兒脫鉤不沾邊。

然而她的預案,都沒有用武之地。

皇上在根上就將這件事抹過去了。

每三年一次的選秀,若國無大戰大喪,是不可能不辦的,滿蒙漢八旗的適齡姑娘們,若不經過選秀,根本沒法自行嫁娶。

除非如康熙十二年到二十年那般,朝廷忙著平三藩,選秀耽擱了兩回,屬於皇室不可抗力中止選秀,姑娘們才能在超過十八歲後,由各旗都統匯總了該旗下超齡秀女報上禦前,皇上禦筆勾準,方可自行聘嫁,流程嚴格。

況且比起八旗的姑娘們,其實那些個皇室宗親王孫公子更盼著三年一次的選秀——等著娶媳婦呢。

康熙爺能生,那一堆兒子的婚嫁大事自己生前沒管完,就全都歸雍正爺這位兄長來管了。先帝爺的皇子裏從老十六開始,今年都還不到二十歲,沒了阿瑪做主,可不就得靠著自己皇帝哥哥從選秀裏擇名門淑女指婚嗎?

這是未婚的小兄弟們,還有未婚的大侄子們!

跟皇上年齡差不多的兄弟們,孩子可都是大個位數起步的量,有的兩位也打不住,到了娶親的年紀,可不是都伸著脖子等秀女指婚嗎?

選秀是勢在必行的。

內務府關於選秀工作的啟動草擬書,一式三份,皇上、太後、皇後各遞了一份。

畢竟次年二月底秀女就要入宮參選的話,這會子內務府就要開始準備了:光前期各旗的統計和確認工作,就要三個月不止。

而皇上先將內務府的折子留中不發,這夜批完折子後就往太後住的月壇雲居來。

晚膳後涼風習習,太後正在繞著小花園的石子路散步。

見皇上到了,太後就命人上茶,留皇上說話:“正好你來了,哀家還要跟你說來年選秀之事。”

除了選秀,太後還惦記著弘時。

她已然知道皇上是不喜歡弘時這個長子的,而弘時這孩子實在也不大爭氣。但太後在孫輩上,就跟天下所有隔輩溺愛的祖母一樣,基本處於盲目樂觀狀態:孩子不懂事?那就是還沒長大呢!等娶了媳婦就好了!

於是打齊妃犯錯起,太後就在借著年節留意滿八旗中的親貴之女,想著給弘時娶一房好媳婦,讓兒子跟孫子的父子情分緩和一下。

這是頭等要事。

皇上見太後命人煮茶,顯然要長談,倒是也合了他的心意,母子二人拾階而上,在最高的月亭處坐下來。

太後所居的“月壇雲居”,是圓明園最為開闊地勢也最高的院子,取如明月於雲中之意。

就因太後住在這兒,姜恒自打到了這圓明園,已經瘦了好幾斤了。生完敏敏後,哪怕努力控制也仍舊上浮了一點的重量,就通過這些日子爬山將敏敏送給太後消耗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