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見覺爾察氏

太後份內服侍人口眾多,而能入內殿時常跟隨太後的人極少。

方才太後與帝後二人商議的又是晉封嬪妃之事,於是屋內只有烏雅嬤嬤在一旁候著。

這會子太後見皇上不喜歡酸甜的果脯,就讓烏雅嬤嬤去拿椒鹽的山核桃仁來給皇上吃。

烏雅嬤嬤也退下後,皇上便道:“皇額娘還記得雲嘉大師嗎?”

太後開始努力回憶:可見她老人家說是禮佛,還常請大師上師們來講佛理,其實只喜歡聽傳奇故事——這不連回憶大師本人都費勁。

從草原上回來那幾日,太後還讓姜恒替她重新匯編了一本名為高大上的《上師箴言錄》,實則為《一千零一夜》的傳奇故事本。有時候還臉不紅心不跳跟內外命婦道:“哀家昨兒讀佛家箴語讀到二更天。”旁人就連忙捧場:太後果然虔誠!

好在雲嘉大師實在是高僧中的高僧,名人中的名人,太後終於還是想了起來。

“是先帝爺封了他為廣慈大國師,親口贊他‘佛理通達若親聞於佛祖座下’的那個雲嘉大師嗎?”

皇上點頭道是:“皇阿瑪駕崩後,雲嘉大師就出京雲遊去了,臨走前還與朕道破過半幅天卦,只道朝廷這幾年國運倒好,然朕的子嗣運上弱些。天意如此,皇額娘再無需為兒子子嗣事耿耿於懷,總是順應天理罷了。”

暫時給了親娘一個理由的皇上,告退的很平靜,覺得能過幾年清靜日子了,而被留下來的太後很煩惱。

正好烏雅嬤嬤才剝完小山核桃回來呢,見皇上已經走了,就擱在太後跟前:“娘娘吃點吧。吉林將軍進貢的小野山核桃,這樣飽滿的每年也只有數的幾斤。”

太後道:“還吃什麽小核桃?哀家也要吃的下去。”見左近無人就索性道:“先帝爺也是的,當年非說皇上的性子喜怒不定,陰陰晴晴的不夠穩重。叫他多看看什麽佛道之言修身養性,皇上倒還認真信起來。”

太後此時的感覺就是:死去的老公忽然開始攻擊自己怎麽辦?

小年前夕,妃嬪晉封名單正式出爐。

宮中就像高考終於出分了一樣,幾家歡喜幾家愁。

永和宮的歡喜是那種終於塵埃落定的安心,並無多大驚喜。

最驚喜的莫過於裕嬪,現在的裕妃處。

這日正好下著雪,秋雪從外頭回來,邊站在炭盆旁烤手,邊對姜恒道:“娘娘,鹹福宮的喜氣真是要翻了天去了!黃楊姐姐笑得臉都要僵掉了。”

裕嬪升裕妃,郭氏升貴人,鹹福宮真是人如宮名,鹹有福氣。

晉封旨意下來,皇後處送了賞,其余各宮也要給裕妃這位新鮮出爐的妃位送賀禮。方才秋雪就是代表永和宮送禮去了。

姜恒往外看去,只見外頭大雪紛飛,陰沉雪天宛如黃昏。然而年節下的雪天一點兒也不顯得淒涼,反而因無數的嫣紅燈籠與各色灼然宮燈,顯出一種厚實的熱鬧過年感。

永和宮進進出出的宮女太監們,臉上都帶著過年的快活忙碌笑容。

秋雪烤過手後,又拿出一個大紅絹布的荷包:“娘娘瞧這銀子荷包鼓的,可見裕妃娘娘高興。今日到永和宮去道喜的宮人,都有賞賜。”頓了頓:“裕妃娘娘和郭貴人都跟主子道同喜,說等天兒好了,就請主子去鹹福宮作客。”

這兩日都是大雪,眾嬪妃給皇後的晨昏定省都免了,也就不好到處亂竄彼此作客,也顯得沉不住氣似的。

於是只是各處先按禮數送了禮道喜。

姜恒點頭,順便開始列過年的計劃表:“明兒過小年,皇後娘娘手下事兒最多,也早定了免請安的,晚上又是小年宴,不好說話。等後日咱們就去拜訪裕妃娘娘。”

裕妃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也很愛說話,姜恒每回跟她私下聊天,總能聽到很多宮裏生存隱藏規則。

次日一早,永和宮就收到了敬事房送來的宮人。

“奴才給信嬪娘娘道喜,娘娘大喜!”

張玉柱身上的服制,原本是滾兩道藍邊,到了臘月裏,就換上了紅色邊兒,連棉坎肩上的龜背如意紋也是紅色的紋路,看起來像一只包紮的很喜慶的大湯圓,也像一只纏了彩線的碩大巴西龜。

原本新人入宮來皇上翻牌子數目太少,張玉柱生恐自己的位置坐不穩都愁瘦了的,有點從湯圓轉型成條形年糕。

可自打陳得寶伏法,張玉柱總攬住了敬事房的大權,就放松高興起來,逐漸又把自個兒吃回了圓形。

看著特別白胖喜慶。

姜恒命人給張玉柱拿上過年荷包。張玉柱雙手從秋雪手裏接了:“年下各宮人手都不夠用,娘娘新晉了嬪位,只怕要忙的大事小情更多,這不,奴才趕著給娘娘補送了新的宮人來。”

他邊說邊讓出身後的八個宮女,八個太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