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有用的人

十三爺這頭弄走了廉親王,轉頭還得去勸皇上消氣,不要大熱天的氣壞了自己。

進門後怡親王用數據跟皇上說話:今年年底各地能追繳回的錢糧就有大幾百萬兩;會考府也已經駁回了幾樁有漏洞的財政計劃,初步運行已見成效;觀保和十四在治河上做的不錯,今夏黃河泛濫的少了些——總之拿出各種好消息來讓皇上暫時不去想廉親王。

果然皇上的眉頭被漸漸順平。

是啊,比起前世他接手的時候,這朝廷上的境況是好多了。

皇阿瑪是個好皇帝,年輕時就擒鰲拜平三藩,但再好的皇帝,當了幾十年後大約也累了。最後的十年,真是有些噩夢。

皇上還記得,自己一邊命人籌備喪儀一邊接收國庫庫銀數目的心情。

看到偌大的國庫存留下來的所有銀子只有幾百萬兩銀子的時候,他當真升起過一陣不孝的想法:要不皇阿瑪的喪儀就簡單辦辦吧,每天這些排場都是流水樣的花錢。

當然後來理智制止了他。

於是剛出了先帝二十七天,他一個新皇帝就開始明發聖旨,嚴刑稽查錢糧虧空,跟臣子們討債。其中的憤怒不足為外人說也。

到了這裏,情況遠沒有前世惡化,可雍正帝討債的心倒是沒變過。

吃了朕的一定給朕吐出來,還得連本帶利吐出來。

怡親王見皇上氣平定了些,就試探問道:“皇兄,八月有中秋佳節,這之前自然是出不去。等過了中秋,要不要去木蘭圍場散散心?若要帶著八旗圍獵,臣弟好去早做安排。圍場那邊也荒了三四年了。”

自從康熙四十七年,木蘭圍場廢太子以來,那地就一直空著了。

雍正帝本來想拒絕,覺得出去一趟太浪費工作時間,話都到了嘴邊上,卻又改了主意。

說來,他本人更重視朝政務實的工作,木蘭秋獵這種帶著八旗一並圍獵的演武活動兼與蒙古諸部溝通往來等事,他前世一直不看重。十三年從未到過木蘭圍場。

其實晚年他是有些後悔的。

雍正十年,大清在戰事上很是大敗了一回。俱他後來想著,大約也是八旗子弟見皇上不重視演武圍獵等事,只重視農桑經濟,就將打仗的本事日益荒疏起來。

既如此,這演武還是要搞起來的。

怡親王見皇上點頭應了今秋去圍獵,臉上立刻露出喜意來——雖說他的算數是皇上一手教的,他也很精通各類庶務。但他還不像皇上似的,日常愛好也偏宅,就喜歡批折子。其實他跟十四都更喜歡跑馬圍獵,到處撒歡,算是標準的滿洲子弟。

兩人正說著,張廷玉又求見,向皇上稟明河道修建開支、河工工錢並受傷撫恤等事。

這折子正是觀保送上來的,隨著的還有一封十四爺的折子。

皇上接過一看,心裏大略一算,就知道銀子數目上頭靠譜。可見觀保作為治河總督,不僅自己沒有貪腐,也能約束著下頭的臣工,將銀子花在正事上。

張廷玉作為‘大清審計局’二把手,這折子當然也是算過後才拿來回稟皇上的。

見皇上也批復‘可’,他就接旨再忙著把支出報表交給戶部批銀子。

十三爺就借此繼續說好話讓皇上高興:“皇兄的會考府一設,實在是精妙,從此各部再不敢私報私銷,各種瞞賬了。”然後又勸皇上多歇歇:“為了這會考府,皇兄前後也忙了十來天了,如今臣弟和張大人都已經入了門,會考府上下也自行運轉起來,皇兄也該抽空歇歇。”

皇上在心裏有一本大事記。

會考府建完,就算是又勾掉了一項。

剩下的大事還有很多,但皇上相信這回自己的時間也會更多。要比前世走的更穩才是。

在十三爺告退前,皇上已經恢復了平靜。

其實這世他對老八等人早有安排,只是時候未到,才先把他擱在一旁沒有處置。但皇上也懶得再見老八日日在朝上委屈臉了,就直接下旨:“廉親王體弱多病,著安置於暢春園中安養,及至痊愈。”

暢春園算是康熙爺喜歡去的行宮別院。

皇上還是更喜歡自個兒的圓明園,暢春園空著也是浪費人財物力,於是就順手把老八扔進去‘養病’,再把口口聲聲願意替廉親王擔罪的老九老十扔進去陪同,算是安慰他們的兄弟情深。

如今一項要事告一段落。皇上在將今日要緊密折批完後,就把剩下的請安折歸歸攏,準備明兒再看。

現在嘛,他準備去瞧瞧他賞的石榴樹怎麽樣了。

昨日蘇培盛已經回過了,培了這些日子的土,終於把石榴樹移了過去。

永和宮中,姜恒也正在隔著窗欣賞自己新到的石榴樹,然後轉頭跟秋雪道:“這樹把西廂房的窗子擋的有點嚴實啊。”

秋雪邊擦著菱花紋窗欞縫兒裏的浮灰,邊向院中認真看了一會兒,點頭道:“還真是擋住了。”然後又道:“今早周答應又去東邊求見貴妃了。昨日一回,今日一回,難得貴妃肯見她。”